有關 新幹線E8 電源系統 製造会社はどこ的搜索結果
-
@圖解壽司辭典HK$120.00
內容簡介
令人食指大動的人氣壽司,你最愛哪一味?
滿滿的趣味插圖+有用的簡易小知識
從食材、市場、調理工具、料理手法一應俱全
輕鬆解讀壽司相關用語
只要與「壽司」有關的知識,本書通通搜羅了!包括壽司食材、調味料、工具、料理手法、重要人物、和食文化、發展歷史等各個領域的用語,以日文50音的順序排列。除了當季鮮魚,還介紹了江戶前壽司的源流、日本知名「壽司鐵路便當」地圖、漁港與產地地圖、日本各地代表性壽司等。無論是旅行還是享用壽司,都能靠著本書大快朵頣!
情報滿載!壽司迷必備!
你不知道的壽司知識通通在這裡~
◆各式輸送軌道的差別、保持新鮮度的祕訣,一窺迴轉壽司的神祕箱
◆米飯、壽司醋、紅肉魚、白肉魚、蝦貝蟹……壽司美味的奧義報你知
◆握壽司、棒壽司、押壽司、伊達卷壽司、太卷壽司……老饕們必嘗的各式壽司
◆與壽司有關的歌曲、扭蛋玩具、浮世繪、紀念日……超有趣的壽司豆知識!
【三種閱讀本書的方式】
1.了解喜愛的壽司食材
依壽司食材查閱,閱讀解說,了解名稱由來、美味的食用方式、產地、產期,還有意想不到的冷知識。
2.令人好奇的相關詞彙
什麼是「親方」、「鮮度君」、「女郎壽司」?握壽司、押壽司、太卷壽司之間有什麼不同?這些令人好奇的「壽司語」,都可以在這本書裡找到。
3.吃壽司必攜
無論在迴轉壽司店或是日本料理店,看到菜單上想多了解的壽司種類,都可拿出本書翻閱,一定能找到想嘗試的品項,還能跟壽司師傅交流。
【特別收錄】
●壽司工具圖鑑
●江戶前壽司的譜系
●全日本壽司鐵道便當地圖
●壽司食材(魚介類)產季表
●正統江戶前握壽司的料理法
本書特色
●生動插圖+淺顯文字,專業說明600則壽司相關詞彙
●一詞一知識,並標記漢字、日文、英文、別稱及食材產季。
●完整介紹「壽司源流」、「壽司食材」、「壽司醍醐味」,輕鬆認識日本國民美食的文化精髓 -
-
-
-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HK$160.00
內容簡介
歷史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世界這麼不平等?
「我們這個時代的達爾文」賈德‧戴蒙經典不墜之作
最具原創性與影響力的一萬三千年人類簡史
榮獲普立茲獎、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紐約時報暢銷書
36國語言譯本,全球銷售超過數百萬冊
|25週年暢銷紀念版|為什麼現代社會中的財富和權力分配,是以今日此種面貌呈現?
為何越過大洋殺戮、征服和滅絕的,不是美洲、非洲的土著,而是歐洲人和亞洲人?
歷史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導致現代世界的不平等?透過生物地理學、演化生物學、語言學、文化人類學等科學的視野,賈德.戴蒙帶領讀者橫跨一萬三千年,探索不同族群的發展軌跡。本書挑戰了傳統史觀,出版至今傳誦不墜、激起無數討論,本身即是人類文明的重大進展。閱讀本書,不但能明白現代世界的生成,亦將使未來世界的樣貌更為明晰。
/建構人類文明的發展軌跡 剖析社會不平等的起源
今天的世界現況,其實早在一萬三千年前就決定了。
賈德.戴蒙做出了重要的提醒:各洲社會、文化的巨大歧異不在生物基因本身,而在環境的差異。他嘗試探討主宰人類社會的關鍵,認為各大洲「自然資源」的不平等,正是造就至今社會文明發展落差的主因。從本書作者三十多年的思考脈絡中,不僅解釋了「槍炮、病菌與鋼鐵」何以成為文明擴張、族群鬥爭的利器,更闡述了地理環境條件為什麼足以決定人類的歷史命運。好評推薦
本書不但在理解人類歷史層面充滿了魅力,也精彩地描寫了如何運用起步優勢,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中獲得早期成功。為商業界以及對科技成功之道感興趣的人士,提供了極具參考性的範例。──比爾.蓋茲(Bill Gates)
作者對人類社會的不平等做出極為引人入勝的解析……精妙地融合了專業知識、趣味和憐憫,從來不曾有人處理的如此有條不紊。──《時代》(Time)雜誌
本書提供了非凡的視野……是近年認識人類過去最重要且最值得一讀的作品。──《自然》(Nature)雜誌
這是一本極其重要的書,每一位大學生必讀之經典,書中的主旨更該從小教育給下一代。──《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書評
本書展現作者的巧心慧思與博學多聞,而且生動有趣,給我們一個全新的角度來看世界。──威廉.麥克尼爾(William H. McNeil)|《瘟疫與人》作者
戴蒙放眼天下、展望全球,得到的結論必然引人爭議。可是這只是個開始,他讓我們對世界史產生新的看法。──艾弗瑞.克羅斯比(Alfred W. Crosby)|《生態帝國主義》、《哥倫布大交換》作者
作者帶領讀者回到人類自然史做一趟旋風之旅,直到冰期結束,約當一萬三千年前這是人類共同的身世。帝國的起源、宗教、文字、農業和槍炮也都在本書中。鑑往知來,研究現代世界形成的經過,有助於我們放眼未來。──保羅.埃力克(Paul R. Ehrlich)|史丹佛大學教授、《人類的演化》作者
沒有一個科學家像戴蒙,給我們這麼多來自實驗室和田野的寶貴經驗;就人類社會的問題而言,也很少有人像他呈現得如此有條不紊。本書讀來趣味十足,戴蒙展現了歷史和生物學的相輔相成,融會貫通,更加深我們對人類環境的了解。──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哈佛大學教授、《生物圈的未來》作者
-
@生活的藝術:52個打造美好人生的思考工具HK$120.00
內容簡介
繼傳奇暢銷書《思考的藝術》《行為的藝術》後,杜伯里強勢回歸
新書上市,蟬聯德國亞馬遜、《明鏡週刊》排行榜TOP 1,聲勢不墜
全德最受矚目的作家,無數讀者殷切期待的最新力作
越是重要的事情,你越不該視情況彈性決策
跳出能力圈尋找機會和成就,十之八九達不到預期效益
少做傻事比汲汲於做大事,更能讓你成功我們總以為成功是一點一滴拚搏、累積來的,
錯!美好人生不是「贏來的」,而是「輸掉的」。
少犯錯,幸福的可能性就越高。
應付複雜的現實世界,需要裝有各種思考方法的工具箱,
避免各種徒勞無功的嘗試,耗費時間與精力,
並預料哪裡隱藏著危險與障礙,事先預防、繞道而行,
避開層出不窮的問題與意外在你的人生道路中設下的路障。爬梳古希臘哲學理論與當代心理學研究,
杜伯里延續《思考的藝術》、《行為的藝術》詼諧有趣、輕鬆易懂的寫作風格與格式,
標舉出52個思考工具,幫助你聰明思考、理性作為,活出生活的藝術、建構美好的人生。 -
@第七天(全新珍藏版)HK$120.00
內容簡介
余華書寫當代中國荒謬、沉痛社會問題代表作。
比《活著》更絕望,比《兄弟》更荒誕?!
2018年義大利波特利.拉特斯.格林扎納文學獎Premio Bottari Lattes Grinzane得獎作品
作者以形而上學的深度閱讀了對現代中國社會不公正和利己主義的嚴肅顯示甚至激烈的批判。另一方面伴隨這一種從詩歌演變的甜蜜基調,一種深刻而悠久的憐憫情緒從圖像中躍然而出,回歸到了這個古老文明最微妙的詩意和具象的傳統。
——義大利波特利.拉特斯.格林扎納文學獎 得獎評語
《第七天》寫的是個「後死亡」的故事。
我在這本小說裡看到余華和以往風格對話的努力。如果先鋒時期余華寫暴力和傷痕帶有濃厚的歷史、政治隱喻,《第七天》的暴力與傷痕基本向民生議題靠攏,而且是大白話。同為批判,這代表了余華對現實的逼視,還是對先鋒想像的逃逸?
《第七天》裡彌漫著一種虛無氣息,我以為這是余華新作的關鍵,但我們所見的,僅止於理所當然的社會批判,催淚煽情的人間故事……剩下的問題是,我們如何解讀《第七天》裡的虛無主義……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我們彷彿行走在這樣的現實裡,一邊是燈紅酒綠,一邊是斷壁殘垣。或者說我們置身在一個奇怪的劇院裡,同一個舞臺上,半邊正在演出喜劇,半邊正在演出悲劇……」
──余華「第七天」就是安息日?!
活著的世界,為什麼比死亡後的世界更令人沮喪、絕望?
唯有死亡,最終才可能得到安息?!「濃霧瀰漫之時,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虛混沌的城市裡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殯儀館,這是它現在的名字,它過去的名字叫火葬場。我得到一個通知,讓我早晨九點之前趕到殯儀館,我的火化時間預約在九點半。」
楊飛一早醒來即接到一通電話,殯儀館人員在電話中抱怨他的遲到,而即將被火化的人,竟是楊飛他自己……
楊飛趕赴殯儀館後的毎一天,遭遇各種光怪陸離的事件與生前親友的愛恨死別──
第一天,在殯儀館內,火化的順序按照階級進行,富貧者討論、比較墓地的優劣;第二天,與前妻相遇,憶及往日婚姻苦樂參半的美好;第三天,細訴無怨無悔的父子情;第四天,巧遇原住在隔壁的城市邊緣人情侶,以及一個死於非命的公安……
第七天,楊飛來到一個神祕之境,留在那兒的皆是無人送終的孤魂、沒有墓地安息,然而他們卻看似最滿足⋯⋯
那生活中不斷上演的荒誕、無助、悲情,彷彿不是現實──
毒水毒氣毒奶泛濫,假貨假話假人當道;坐在家中得提防地層下陷,吃頓飯小心被炸得血肉橫飛;女賣身男賣腎,不該出生的嬰兒被當作「醫療垃圾」消滅,結婚在内的一切契約關係僅供參考。到處強迫拆遷,一切都在崩裂……。
社會的不公不義、愛情的曲折、親情的溫暖、生活的難題……,讓活著的人無從找尋出口,只能在死亡後的第七天得到和解與救贖。本書反映了當代中國諸多社會問題,尤其是與一般民眾息息相關的生活議題,一個接著一個,層出不窮,似乎永無止境。這些問題只是中國千千萬萬個案中的一個縮影,書中提出的只是冰山一角,這些底層人民的基本生存困境有解決的一天嗎?
-
@禁色(2020年全新譯本)HK$160.00
內容簡介
★2020年全新譯本
★三島由紀夫為了「清算青春」所寫的小說
★與《假面的告白》並列男色小說的代表作愛人的人總是寬大,被愛的人總是殘酷。
年過花甲的老作家俊輔與「美」鬥了一輩子,就在他以為自己終於失去與「美」搏鬥的氣力之際,他遇到美青年悠一。悠一跟俊輔告白:他不愛女人,只愛男人。
俊輔愛女人而連遭不幸;悠一不愛女人,但他擁有老作家理想企盼的完美幸福。於是,悠一成了俊輔的藝術品的化身。
俊輔決定藉由悠一,重返青春!要透過悠一向讓他不幸的女人復仇。
就在俊輔的計策漸漸成功之際,悠一突然吶喊:我想成為現實的存在!
俊輔第一次聽到自己的作品開口了。
當晚,悠一爛醉如泥,半夜被自己發出的聲音驚醒。在夢裡,他殺了俊輔……三島由紀夫挑戰當時社會禁忌,與《假面的告白》一樣引起很大的迴響。有人說《禁色》是《假面的告白》的延伸,也有人說《禁色》是小說中三島的兩個內心層面在自我對話。無論如何,這部小說讓三島在日本戰後文學中奠定屹立不搖的地位。
精神只能問,絕不能應答,除了回聲以外。
-
後殖民食物與愛情(新版)HK$120.00
內容簡介
前身叫 記憶的城市.虛構的城市 整本書的計劃是寫一群角色,互相穿插在彼此的故事裡,有不同的視點和接觸範圍,人物在不同篇幅也各有輕重。這故事裡的人物,正如其他故事的人物,還在發展之中。有些是父親,有些是兒子。各有不同角度。他們辦食肆,從成功到失敗了,他們從邂逅到分離了,另外一對人又或許發展了一段新感情了。有人去新加坡、有人往越南有所追尋,有人去台灣開展了新的生活。這些人的故事都未完。我繼續生活下去,這些角色也發展下去,抗拒一個輕易的定論。我得包容他們的各種可能,但我到最後也只能劃一個暫時的句號了!查看更多...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全新版)HK$117.00
內容簡介
如果生命的每一秒鐘都得重複無數次,我們就會像耶穌基督釘在十字架上那樣,被釘在永恆之上。在永劫回歸的世界裡,每一個動作都負荷著讓人不能承受的重責大任,但在這片背景布幕上,我們的生命依然可以在它輝煌燦爛的輕盈之中展現出來。查看更多...
可「重」真是殘酷?而「輕」真是美麗?
最沉重的負擔壓垮我們,讓我們屈服,把我們壓倒在地。可是在世世代代的愛情詩篇裡,女人渴望的卻是承受男性肉體的重擔。於是,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是最激越的生命實現的形象。負擔越沉重,我們的生命就越貼近地面,生命就越寫實也越真實。
相反的,完全沒有負擔會讓人的存在變得比空氣還輕,會讓人的存在飛起,遠離地面,遠離人世的存在,變得只是似真非真,一切動作都變得自由自在,卻又無足輕重。
那麼,我們該選哪一個呢?重,還是輕?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以「布拉格之春」為背景,蘇聯軍隊入侵捷克後,知識分子逃往海外。昆德拉透過一男兩女交織的愛情故事,帶出了對政治、文化、人類生命的省思與嘲諷。
托馬斯和特麗莎的愛情是「重」,特麗莎不惜用盡全身全靈去愛托馬斯,她不願愛情僅限一夜,而渴望日日夜夜,但這樣的重卻反而成為托馬斯的負擔。
托馬斯和薩賓娜的關係則是「輕」,他們只願片刻歡愉,不願永世承諾。但當薩賓娜選擇離開愛情、離開祖國,一身輕盈卻也是一片空無,成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由此看來,誰還能說「重」即是殘酷,而「輕」則是美麗?我們又該如何抉擇?昆德拉藉由故事、夢境、散文、詩歌、歷史,以音樂般的旋律變化呈現出一齣糅合了甜美、憂傷與殘酷的生命鬧劇,也讓「輕」與「重」的辯證成為昆德拉小說中永恆的命題。 -
@BBC十萬年人類史(全新插圖修訂版)(二版)HK$240.00
內容簡介
我們能否掌握命運,改變世界?
跳脫傳統偉人視角,看見歷史舞台的真正主角!
本書就像人類歷史的縮時攝影,濃縮文明興衰的史詩故事。
充滿畫面感,展現新聞人的揮灑自如。宛如在看BBC節目。
★全新彩圖經典版★
★《泰晤士報》盛讚★
英國廣播公司創下每集300多萬人次收看的紀錄片,《世界歷史》主持人安德魯.馬爾以其多年積累,走訪世界各地的歷史遺跡,廣博研究之後,寫成這部大眾歷史作品。
馬爾跳脫過往世界史著重重大事件的編年記錄,以「人」為主角,敘述十萬年文明起落的故事,以及「人」在歷史中不斷做出的選擇。距今十萬年前出走東非的現代智人、矗立起巨石陣的古英格蘭人、古希臘時期民主的先行者克里斯提尼、傳播基督教的關鍵人物聖保羅、罕為人知但推動文藝復興的柏柏爾人、恐怖但為俄羅斯擴張廣袤領土的伊凡大帝、基督宗教革命與現代德語的締造者馬丁•路德、游移在專制與自由的啟蒙哲學家伏爾泰、「白人擔負」及瓜分非洲的始作俑者,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正在創造出AI機器的現代科學家……這些人走上歷史舞台,塑造了璀璨或黯淡的文明發展。
本書試圖追溯人類如何打造自身的歷史,我們能否掌握自身命運,改變世界?
全書八部內容簡介
本書視野龐大,將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化作一則一則生動精采的故事,透過本書,我們得以理解:
●第一部 走出熱帶,走向冰原
人類祖先走出非洲後,面臨最後一次冰河期的挑戰,由早期的採集—打獵走向農業與早期城市文明的發展路徑,當時看來並不明智的選擇,卻促使古代社會的快速發展。
●第二部 為戰爭一辯
由早期的城市生活過渡到帝國,古典時期的戰爭破壞甚鉅,許多城市毀棄、文明倒退;然對戰爭的反思與沉痛的經驗卻促成文明中最早一批的思想家誕生,如:蘇格拉底、荷馬、孔子、悉達多。
●第三部 劍與道
自羅馬帝國與秦漢大一統以來,最大的難題便是世俗政權如何與新興大眾宗教共存,劍是強大的;道是強大的,然七世紀伊斯蘭教的崛起證明:那個用劍武裝起來的道才是無往不勝的。
●第四部 走出混亂的大熔爐
游牧帝國的興起為世界文明的中心帶來移轉,伊斯蘭曾經佔據文明發展的領導地位,但受到成吉思汗征服的摧殘,中亞受到嚴重破壞。當馬可波羅啟程前往中國時,西方的中心已經移轉到未受蒙古衝擊的地中海地區。
●第五部 世界走向開放
起初,十五世紀的歐洲人僅是利用微小的技術優勢,以便贏得一些他們認為重要的商品,但卻無意間卻促成了全球化時代的開端,並擴張到全世界數個帝國。
●第六部 自由的夢想
十七世紀起,啟蒙運動和理性帶來對人權的重視,如何在個人自由與國家權力之間保持平衡?這一論辯持續至今。然而,過去的歷史告訴我們,推翻腐敗舊政權並無法保證一個更人道、更有遠景的未來。
●第七部 資本主義及其敵人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可說是人類歷史上最劇烈的變革,但許多例子說明,這一變革的初期可能只在極少數的地區有所影響,且改變還帶來更多壓迫,甚至強化第二波的帝國主義入侵。
●第八部 一九一八年到二○一二年:我們的時代
當代社會依舊面臨許多挑戰,馬爾薩斯難題始終威脅著人類,民主體制只在少部分的地區管用,政治失調造成了暴力橫行。歷史並沒有終結,文化戰爭或文明衝突的暴力依舊難解。
這十萬年的人類歷史,是人類與環境互動,改造世界,如何走出荒蕪,創造文明的故事。我們的選擇,是改變世界的力量。
本書特色
◆寫給所有人的世界史,厚植人文素養必備
◆綜觀世界文明盛衰興亡,看見技術、環境與人類抉擇的力量
◆融合多元觀點,平衡不同立場,培養多元文化視野
◆文筆精煉、敘事詳實,報導如臨歷史現場
各界推薦
神奇海獅(歷史部落客)
即食歷史
歷史說書人
蔡蔚群(北一女中歷史教師)
陳一隆(台中一中歷史教師)
《泰晤士報》十大暢銷作品、媒體讀者齊聲推薦
全書如同BBC節目一般,充滿畫面感,同時,又透露一種新聞記者式的揮灑自如。——《泰晤士報》(The Times)
這本書非常美妙,作者(安德魯.馬爾)的妙筆生花和對材料的掌控令人印象深刻。所有歷史系學生都該閱讀此書,甚至是那些在大學裡教授歷史的老師也是。——《旁觀者》(The Spectator)
安德魯.馬爾有種罕見的天賦,運用幾句明快的句子就能解釋清楚複雜的問題。文筆生動,充滿了趣聞和鮮活的人物描述。——《星期天電訊報》(Sunday Dispatch)
※本書初版為廣場出版《BBC世界史》 -
@海邊的卡夫卡(創作40周年紀念新版套書)HK$247.00
內容簡介
村上春樹第十部長篇小說
創作四十周年紀念新版長大,是幻滅的開始?還是通往另一個新世界的入口?
跟著十五歲少年田村卡夫卡的腳步,穿越現實與夢的邊界
找尋丟失的自己與錯過的時間……二○一九年,村上春樹創作邁入第四十個年頭,正如他在接受日本《共同社》的專訪中自承,「每十年都是一個轉捩點。」而出版於二○○二年的《海邊的卡夫卡》,正是他第三個十年時期的長篇代表作,當年,五十歲的村上春樹,寫出了十五歲的田村卡夫卡的成長故事,從書名和主角名字,都明顯地向村上喜歡的存在主義作家卡夫卡致敬,也帶出了這一本充滿存在主義虛無色彩的精采小說。此次時報在村上創作四十週年之際,推出《海邊的卡夫卡》首度改版,除了換上更有現代感的精緻書封,內文也經過重新審校,讓部分譯文更為精準,改頭換面的版面也更適於閱讀。
小說主人翁是一位自稱名叫田村卡夫卡的少年,在十五歲生日來臨前,決定離家出走,去尋找幼年時帶走姊姊卻拋下他而離家的母親。喜愛閱讀的他為了消磨時間進入了一間專門研究古代詩歌的私人圖書館,因緣際會在圖書館內展開新的生活,並開啟了一段漫無章法,卻又充滿起伏的奇幻之旅。小說中偶爾還會出現一位名叫烏鴉的少年和田村卡夫卡對話,卡夫卡的捷克原文也正有「烏鴉」的意思,這位名叫烏鴉的少年是真實存在?還是只是田村卡夫卡失落的另一個自己呢?
故事採雙線進行,另一邊的主角是一位能與貓對話的中田先生,年幼時曾在山梨縣中遭遇不知名的意外事故,昏迷3周之後才清醒,雖然意識和身體恢復了,卻喪失了先前一切的記憶,語言與識字能力也自此消失,但也開啟了能與貓溝通的天賦,因而經常接受街坊鄰居的委託尋找失落的貓咪。某日,在結束尋找貓咪的任務後,便突然開啟了未知的旅程,在青年星野的協助下,為了找出「入口的石頭」、以及尋找與世界相連的地點。而神秘的關鍵人物指引兩人前往的黑暗世界裡是否也有出口?
兩段看似無關的生命探索旅程,却在無形中慢慢的交會成為交互影響彼此的關鍵。
誰也不知道,記憶能以正確的形式留到什麼時候。
河合隼雄說得好:「這部小說描述的就是現代人各自的成年禮故事。」讓我們跟著十五歲少年田村卡夫卡的腳步,穿越現實與夢的邊界,找尋曾經丟失的自己與錯過的時間。當你在世界的邊緣時
我正在死滅的火山口
站在門影邊的是
失去了文字的語言。
月光照著沉睡的蜥蜴
小魚從天空降下
窗外有意志堅定
站崗的士兵們。卡夫卡坐在海邊的椅子上
想著推動世界的鐘擺。
當心輪緊閉的時候
無處可去的斯芬克斯的
影子化作刀子
貫穿你的夢。
溺水少女的手指
探尋著入口的石頭。
撩起藍色的裙襬
看見海邊的卡夫卡。
──〈海邊的卡夫卡〉(摘自小說中同名歌曲的歌詞) -
@新人生(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的國族文化寓言經典)HK$133.00
內容簡介
一段崎嶇顛簸的精神漫遊史
一則大型國族文化寓言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再現精湛技藝的魔幻寫實之作
問世當時刷新土耳其史上銷售最快紀錄
《華爾街日報》、《文學評論》、《衛報》、《紐約客》等重量媒體一致讚譽
帕慕克中文版自序、南方朔專文導讀如果必須付出代價才能獲得新生,你是否願意承受一次又一次的毀滅?
▍內容簡介
關於一本書,關於讀書的人們,
關於東西文化碰撞的星火……「某天,我讀了一本書,我的一生從此轉變。」
他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大學生,為了尋找書中許諾的美好世界,拋棄一切搭上公路巴士,開始追尋之旅。他愛上了深受那本書啟發的嘉娜,以為他們將前往同一個新世界。但是,他描繪的新人生裡雖有心愛的嘉娜,嘉娜想像的未來中,卻始終另有其人。
公車上總是播放美國電影,窗外一座座巨大的廣告看板迎面而來,上面滿是來自西方世界的商品。他見到讀了同一本書卻無比平靜的青年,也見到慘絕人寰的車禍、謀殺、死亡。不知不覺間,他成了一個「殺手」,但他所要追殺的究竟是什麼?他們所期待的天使,是否其實有著截然不同的面孔?慢慢的,他對於那本書帶來的啟發,以及他的新人生,也更加茫然……
我喜歡描述人們生活中此種互動的痕跡。在當中,我看見東方與西方尋求互相了解、互相爭戰,或是彼此融合妥協;我看見人們的靈魂在這兩種傳統的影響下受到撼動或改變。這讓我深受感動,就如同沉醉於愛情的初始、凝望著自然美景,或是浸淫於歷史的美好點滴。──帕慕克中文版自序
▍南方朔專文導讀:帕慕克最傑出的貢獻,在於「歷史重寫」
對當代土耳其首席作家帕慕克有概括性理解的人,都會注意到他最傑出的貢獻,乃是「歷史重寫」(palimpsest),這是一種將歷史小說的角度拉高的寫作方式……《新人生》充滿了東西文化相會的各種微言大義。它不是寫實小說,而是高度象徵性的後現代作品。因而它的寓意主要都透過概念的象徵來呈現。如「公路」表示解除神話的過程,「車禍」指文化的相撞,故事裡的「陰謀論」,則代表了文化的防衛和極端主義的源起……等。整部小說藉著那本書,已扼要地對文化上的謔狂、妄想、過度的亢奮,做了非常可笑的諷謔,從而也超越了各種是有「殺手」性格的文化極端主義心態。
▍精采引文:書與未知,都是危險而誘人的新世界……- 那本躺在我桌上的書,散發的光芒反射在我臉上,但它似乎和屋內其他我熟悉的東西沒有兩樣。當我以歡喜及驚歎的心情接受眼前新世界中一個新人生的可能性,我明白,這本激烈改變自己人生的書,事實上非常平凡。我的心逐漸打開它的門與窗,踏入書中承諾的神奇新世界,而我似乎憶起了引導自己與它結緣的偶然機遇。然而,這份記憶不過就是一個粗淺的影像,甚至沒能在我的意識深處留下印記。隨著我繼續翻動書頁,某種程度的懼怕,某種念頭,加速在我腦中成形:書中揭露的新世界十分陌生、古怪,這個景象令我驚愕,為了避免自己深陷這個世界不可自拔,我急著想感受任何與「當下」有關的事物。
- 「我聽說你看過那本書。」他說:「對你而言,書裡寫了什麼?」 「一個新的人生。」 「你信這套嗎?」 「我信。」 他無血色的氣色,讓我對他經歷的一切感到恐懼。 「你聽我說,」他說道:「我也去追求那個新人生。我認為我可以找到那個世界。我總是搭巴士到達一個又一個城鎮,認為自己終將尋得那片樂土,找到那裡的人們,踏上那裡的街道。相信我,到頭來,除了死亡什麼都沒有。他們殺人毫不留情,甚至現在都在監視我們。」
Validate your login
登入/註冊
Create New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