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會員即享九五折!購買任何2件產品可享本地免費送貨服務!
篩選

27 Items

每頁
Set Descending Direction
查看 Grid List

生物

  1. 為什麼睡不著?
    $180.00

    內容簡介

    終身受用的睡眠科學

    ◎倫敦大學睡眠權威剖析睡眠的科學

    睡眠是從小到老的人生大事

    為什麼嬰兒總是半夜哭鬧?
    小孩常常尿床是睡眠問題嗎?
    為什麼明明在睡前放了舒緩的音樂卻怎樣也睡不著?
    「美容覺」是真有其事嗎?

      「睡覺」這件事占據了我們人生1/3的時間。從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到幼兒、青少年與成人、中年人以至於老年人,睡眠對生命中的每個階段都會帶來不同的影響。在本書中將會一步步用科學的最新發展來說明睡眠對我們的成長發育、工作效率甚至生活品質帶來怎麼樣的衝擊。

    為什麼要睡覺:睡眠障礙的影響與解方

      進入現代社會,困擾大人小孩的ADHD、憂鬱症還有焦慮等漸漸成為流行的「文明病」。研究發現睡眠異常也跟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甚至死亡率息息相關。其實,改善長期失眠或睡眠品質不佳,也是身心方面問題的解方。作者從多年睡眠研究中取材,從心理學觀點出發,分析人類在不同年齡的睡眠模式,輔以生理學、社會學論述作為佐證,深入剖析與睡眠相關的各種影響、症狀、案例與改善方法:

     

    多讓嬰兒曬曬太陽,有助晚上睡眠
    保持良好的睡前儀式
    睡前小酌不會更好睡

      倫敦大學睡眠專家愛麗絲‧葛雷戈里仔細說明從出生到老年,睡眠背後的嶄新科學,並給予我們能夠一夜好眠的實用建議。

    查看更多...
  2. 物種源始
    $220.00

    內容簡介

    160年來歷久彌新的經典理論

    完整重現演化論精髓,了解達爾文最真實的思想

     

    版本特色:

    →首度完整翻譯自原書第二版,呈現最純粹的理論經典
    →特別收錄三版後的物種理論簡史,向演化學說發展致敬

     

    十九世紀以降最重要的思想鉅著

     1831年,達爾文踏上小獵犬號,展開一段為期五年,後續卻影響世界深遠的航行。回國後,達爾文開始潛心研究旅途中生物與環境間的複雜關係。1859年,他出版了十九世紀最重要的思想鉅著《物種源始》。

     《物種源始》甫一出版便飽受關注與批評,然而在接下來的兩百年間,這本書和達爾文的思想被不斷地引用、延伸甚至濫用,比如史賓塞以達爾文理論為基礎發展出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助長了優生學、民族主義等思想。而如「適者生存」的延伸解讀甚至間接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至今仍影響深遠。

    儘管在過去飽受誤解與批評,達爾文的演化論在現代對古生物學、分類學、生物人類學等領域仍然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回歸最純粹原始的演化論

      自1859年起的12年間,達爾文的《物種源始》一共出版了六版。第一版出版時引起相當大的熱潮,在一個月內即告售罄,並緊急在隔月推出稍作錯誤修正的二版。由於書中內容遭受到各方勢力極大的批評與攻擊,第三版以降達爾文新增了許多對這些評論的回應,也逐漸開始出現一些原本並未提及的思想。除此之外,在第三版達爾文也為了向先前的演化研究者致敬,加入了一篇〈演化理論發展簡史〉,收錄了《物種源始》出版前,各路思想家對物種起源的想像。

     

      《物種源始》作為一本家喻戶曉的科學經典,很多人都對自然選擇、共同祖先、演化樹等書中的一些概念耳熟能詳,真正能夠讀完全本的人卻屈指可數。另外,目前大多數中文譯本,都是採用夾雜辯論回應的第六版來翻譯。我們選定牛津大學出版社僅經修訂的第二版,完整重現達爾文當初的理論精髓,而不受到後續時代的干擾。以這個版本為基礎,再加上達爾文在第三版後加入的簡史,希望能更忠實的呈現《物種源始》與更真實的達爾文。

    查看更多...
  3. 愛為何使生物滅絕?
    $180.00

    內容簡介

    熱愛動物的心情,為何成為全球生態保育無法化解的僵局?
     

    ◎ 第一本深入動保與野保衝突現場的生態議題專書
    ◎ 環境資訊中心、「DPG動物友善網」聯合刊登本書作者專訪
    ◎ 顏聖紘(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專文推薦
    ◎ 林思民(台師大生命科學專業學院教授)導讀

    喜愛動物的您可知道:

    全世界有數百億的動物,生存正受到貓狗的直接威脅?
    寵物和飼養行為是造成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物種滅絕的主因?
    作者克里斯蒂是一位熱愛寵物的飼主,也是長期報導生態議題的環境工作者。他在本書中提出一個主要問題:無論寵物飼主或保育人士都極度熱愛動物、擁有親生命性的本質,為何演變成無法對話的激烈衝突?

     
    只是愛動物的方式不同

     寵物飼主與保育人士的衝突,在生態保育的推行上一直是個難解的問題。同伴動物無疑為人類提供了無可取代的情感支持,但野化的貓狗嚴重傷害野生動物,也是不爭的事實。這兩種立場的對立在移除外來種的議題上更顯尖銳,幾乎沒有協商的空間。
     

    深入採訪問題現場,呈現複雜生態角力

     作者採訪了美國佛羅里達大沼澤地、多倫多聖誕寵物展、墨西哥城的生態公園、擁有動物醫生的兒童醫院等場景,同時呈現同伴動物在人類生命中的重要性,以及外來種所造成的各種生態災難。像是傳染病、生物多樣性流失、寵物產業造成自然資源大量消耗……等。另外,作者也刻畫出人、寵物、生態環境所構成的複雜網路,像是為了生物多樣性而奮鬥的科學家、充滿激情的寵物擁護者,以及政府政策的代表等。這些角色爭論不休,有時更牽扯了許多偽科學、反智言論甚至暴力攻擊。
     

    愛如何使生命延續?

     除了對寵物造成野生動物流失的議題探討,作者也充分呈現了在成書過程中,與寵物共享空間、陪伴的愉悅。他認為,消滅流浪貓狗很符合邏輯和生物學觀點,但是非常缺乏社會科學的觀點和協助,以至於難以解決這樣的保育衝突,如何找到雙方認同的價值將是人類下一步保育策略的方向。
     

    繁中版特別邀請生態專家審定導讀,帶您一起深入台灣的外來種問題

     本書由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大利專業審定,並特別邀請顏聖紘、林思民兩位資深專家導讀,帶您進入本書議題,以及外來種問題在台灣的關懷與思辯。

    查看更多...
  4. 犯罪手法系列3-法醫昆蟲學
    $127.00

    內容簡介

    獻給重度犯罪小說迷的完美禮物
    ▍生動描述+死亡調查實例+法醫昆蟲學故事 ▍
    本書十分引人入勝,倘若你沒被成團的蠅卵、蛆蟲,
    還有各種節肢動物嚇得退避三舍。
    (警語:用餐時請勿閱讀本書;注意胃食道逆流)

    《西雅圖時報》、《波士頓環球報》、《出版人週刊》、《紐約時報書評》、《科學人》、《科學期刊》、
    《科學新聞》雜誌、《華盛頓郵報》書界版等各大媒體一致推薦!!
      
      如果你對影集《CSI犯罪現場:拉斯維加斯》中的經典角色:綽號「昆蟲人」的吉爾.葛瑞森(Gil Grissom)著迷不已,且對腐屍上爬滿蛆蟲的密集畫面毫不抗拒,想一探法醫昆蟲學的真實面貌……對了,重要的是,還有個強壯的鐵胃!歡迎一同進入昆蟲、犯罪、司法系統和人性黑暗面交錯重疊的世界。

    ◎這些「蟲蟲」永遠不會錯過謀殺案
      犯罪現場的每一具屍體都是一個獨特的微棲地:蒼蠅以驚人的速度發現屍體並且產卵,甲蟲、蟎蟲、蜘蛛和其他節肢動物接連拓殖;有的以屍體自然孔竅或開口的分泌物為食,有的只吃柔軟、濕潤的組織,有的喜歡在腐屍變乾燥點再來分杯羹,有的既吃屍體也吃其他昆蟲……

      法醫昆蟲學家李・戈夫博士參與過350多起命案調查,他在書中以實際指導過的案件,呈現有關昆蟲的知識與習性如何為謀殺案提供關鍵證據。即使屍體已嚴重腐爛甚或白骨化,昆蟲證據往往能提供唯一的線索,讓法醫得以推斷死後間隔時間(post-mortem interval, PMI),乃至於屍體是否從原本的犯罪現場被移動過,以及是否有藥毒物牽涉其中。身為經驗豐富的鑑識人員,對李・戈夫博士而言,為美國及國外執法單位擔任顧問是家常便飯。法醫昆蟲學的發展與實務是一門雖令人不安但也引人入勝的學問,以李・戈夫獨有的資歷,由他來講這門學問的故事再適合不過。

    查看更多...
  5. 智慧的科學
    $160.00

    內容簡介

    「智慧」,能不能累積?有什麼快速增長的方法?
    它跟智商有什麼不一樣?跟年齡有沒有關係?
    如何才能成為更有「智慧」的人?

    本書從神經生物學、腦科學與心理學角度探究智慧,剖析科學觀點,
    分享每個人生階段培養內在智慧的祕訣,揭開加速累積智慧之謎。

    • 智慧的定義

    「智慧」是一種非常真實且深層、多層次的特徵集合體,
    本書作者從數個世紀以來的許多文獻中,歸納出「智慧」的基礎──

    利社會行為和態度:包含同理心、慈悲心與利他主義。
    情緒穩定與幸福感:指自我控制的能力,喜歡正面情緒大於負面情緒。
    平衡的決斷力與接受不確定性:適時表態,承認有不同但同樣站得住腳的觀點存在。
    反思與自我理解:即洞察力、直覺和自我覺察。
    社會決策能力與實用的生活知識:包含社會推理及分享生活知識和技能。
    具有靈性:一種超然於個人與社會之上、層次更高的核心信念,能產生謙卑感與撫慰感
    經驗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對於新事物與新思維的接受度。
    幽默感:自我解嘲的能力。

    「有智慧」意味著對生活的意義獲得更深刻的理解,
    有能力讓自己融入更大的環境,以及從何處融入,
    還有如何才能成為對自己以及他人更好的人。

    • 以科學定位智慧

    如果我們對智慧存在一種永恆普世的理解,所有人一看就能辨認,而且歷經數十世紀都沒有改變,那麼便可以合理假設,智慧以某種方式內建在大腦中。
    大自然會保存有用的東西,這是演化的基本原則。
    可是具體的位置在哪裡?要怎麼找呢?

    作者從大腦的運作機制來探討大腦與智慧之間的關係──
    「智慧」指的是神經元在一個或多個特定相關腦神經迴路中,
    以特定的模式發射,導致個體做出其認為是「明智」舉動的結果。
    他認為智慧與意識、壓力及復原力一樣具有生物學基礎,
    智慧就像其他生物功能,可以用現代科學及醫學實證方法來研究、測量、改變及提升。

    • 智慧指數評量表

    書中介紹一項名為「傑斯特-湯瑪斯智慧指數」(Jeste-Thomas Wisdom Index)的評量表。
    這是第一個以智慧神經生物學為基礎開發出來的評量法,
    可直接於網路搜尋,教導我們如何運用24個智慧指數,
    進行自我測驗,協助我們培養並加強智慧指數。
      
    這是一本前所未有的指南,能幫助我們識別、理解、培養和促進內在既存的智慧行為。
    這種新興智慧科學是以生物學特性為假設,
    發展出許多測量、修改、擴展和加強智慧的途徑。
    事實上,我們可以加快速度,在短時間內增長智慧。

    此刻,正是有史以來,我們最需要智慧的力量及其好處的時代。
    在戰火紛飛和全球疫情大爆發的時刻,這種需求格外急迫。
    我們不僅要培養己身智慧,更需要領導者充滿智慧,
    因為集體智慧才能改善人類的處境,造就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查看更多...
  6. 有沒有讓腦袋變聰明的藥?
    $127.00

    內容簡介

    做功課時每次弄錯的地方都一樣,該怎麼辦才好?
    玩耍的時間好短,但唸書的時間過得特別慢。這是為什麼?
    我忍不住不打電玩!該怎麼辦?
    怎麼做才能有自信?
    為什麼沒辦法讓霸凌消失?
    256位孩子的「為什麼這樣」和「為什麼那樣」,
    從單純的生活困擾到引人深思的問題,
    讓我們用「科學」和「幽默」來發現更多的祕密!

    透過日常煩惱,探索對自己與世界的新發現!

      本書是將東京學藝大學附設竹早小學二百五十六位孩子,對於生活、學業、交友的真實煩惱收集在一起,由腦科學家池谷裕二與繪本作家吉竹伸介聯手合作,以科學又幽默的觀點為大家解惑。

      全書二十八篇內容,以淺顯易懂的知識說明搭配單幅漫畫,為孩子共有的問題提出解方。池谷裕二深入淺出腦科學與心理學的基本原理,以及有趣的相關實驗,讓孩子認識大腦、身體與心理的運作,以及如何幫助自己的生活。而吉竹伸介一貫幽默、另類思考的圖像語彙,把孩子的煩惱變成了既可以挑戰世界、也可以延伸想像的空間。

      孩子的困惑,也讓我們重新思考一些看似理所當然的問題。例如:

    對動物來說,集中注意力本來就是一件「不自然」的事情。
    有恐懼的情緒,才是聰明。如果凡事都毫無畏懼,勇往直前,有時候才更危險。
    步行這項行為不僅有益健康,還能讓主掌記憶的海馬迴長大約百分之二。
    在實驗中愈會搶快的老鼠容易判斷錯誤、學習速度比較慢,反而是仔細思考挑選的老鼠,可以從錯誤中學習。

      本書邀請大家學習與生活中的疑問共處。無論是有一天會長大的你,和過去曾經是小孩的你,都可以享受閱讀本書解方所帶來的發現和新問題。

    本書特色

    1.小學生就能讀懂的淺白知識,搭配單幅漫畫,輕鬆認識大腦、身體和心之間的運作。
    2.吉竹伸介一貫幽默、另類思考的圖像語彙,改變我們看待煩惱的眼光。
    3.同理小學生的身心煩惱,開啟日常生活中親子對話與師生討論的絕佳讀本。
    4.日本亞馬遜讀者4.3顆星好評。

    查看更多...
  7. 我們身體裡的生命演化史
    $150.00

    內容簡介

    「身體」是演化的最重要容器。
    身體的出現,打開了新的演化方式!
    它就像是個什麼都有的材料箱,演化出你想不到的生命形態!

    超級暢銷書《我們的身體裡有一條魚》作者蘇賓進階之作
    達爾文當時無法回答的問題,蘇賓給出了解答!

      數億年來,古代的魚類演化到能在陸地上行走,爬行動物轉變成能夠飛行的鳥類,類似猿的靈長類動物轉變成雙腿步行、能說能寫的人類。一百多年來,古生物學家的足跡踏遍全球,尋找能夠指出這些改變如何發生的化石。

      現在我們處於一個非凡的時刻,史前時代的化石加上DNA技術,讓我們能夠回答關於人類存在的一些基本問題:演化如何打造出身體,而身體的演化又如何構成新的物種?演化中的重大改變是如何產生的?人類能在地球上出現只是因為剛好而已,還是是必然的結果?新的科學研究讓我們看到,演化當中充滿了曲折變化、競爭融合、嘗試錯誤,以及意外與創新。

      達爾文當時無法回答的問題,蘇賓透過爬梳近一百年科學家的創新研究,解開演化的謎團!
      

    • 論及從魚到陸生動物,涉及的不只是一個器官的改變,而是全身上百個特徵都要改變,意即上百個基因同時突變,這如何可能同時發生?
    • 「2%個翅膀法則」告訴我們,演化不是漸進的。那麼,鳥類翅膀、麋鹿的角、長頸鹿的脖子如何出現的?鳥類的羽毛特徵早在擁有飛行能力出現之前就出現了,這意味著什麼?
    •  個體在胚胎中分化的發生過程,是縮小版的物種演化史?比起與成年黑猩猩相似,幼年黑猩猩更像人類,我們可以怎麼理解這個現象?
    •  我們跟黑猩猩的基因組有99%以上是相似的,那麼還有所謂的「讓人類成為人類」的基因嗎?為什麼說生命的演化歷史不完全是一連串意外事件,人類的出現是演化道路上必然的結果?
        

      在《我們身體裡的生命演化史》一書中,蘇賓帶領讀者進入一場橫跨約兩世紀的發現之旅。物種的創新,來自使用舊指令打造新特徵,也來自於人類祖先的基因組和病毒的戰鬥,更自於基因和控制基因的基因之間的戰爭,如此打造出果蠅、小鼠、人類身體的遺傳結構。它們皆是一個主題的各個變奏。從共通的材料箱中,製造出生命之樹上許多不同分支的物種。

    查看更多...
  8. 只要好好活著,就很了不起
    $140.00

    內容簡介

    【日本熱銷5萬冊】這樣的生物學超有趣!
    打開求知的開關、豎起好奇的天線,
    在多變的時代,向生物們學習「好好活著」的秘訣!

    • 十年前的你,已經不存在了……這可不是耍文青,而是生物學能證明的事!
    • 達文西創作「蒙娜麗莎」的理由之一,是要展示地球和人類非常相似?
    • 農用機器人和天擇有什麼關係?人類演化成直立二足行走是因為一夫一妻制?
    • 免疫系統如何消滅病毒?幹細胞會是長生不老藥嗎?喝酒千萬別大口乾掉?

      演化並不等於進步,越晚出現也不代表比較優秀,
      生物只是由於適應環境而不斷發展、改變。
      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好好活著,
      每種生物都是一樣獨特而美麗,也都一樣了不起。

    • 必須符合哪三個條件,才能稱為是「生物」?
    • 人類真有那麼與眾不同嗎?結構越複雜可不見得更高等!
    • 要好好活著,重要的不是數量、尺寸或力氣,而是種類要多樣化!
    • 水分子的結構就像米老鼠的頭?動物的前後內外是怎麼分的?
    • 已經幾千歲的神木真的還活著嗎?植物拚命長高是為了什麼?
    • 幹細胞有可能更新器官以永續生命,但換了大腦的你還是你嗎?

      在所有科學當中,生物學應該是相對最有「人味」的吧!
      人類也是生物,了解其他生物如何活著,也等於在探究、發現我們自己的存在。
      從何謂生物、天擇出現的生物奇點、植物的年齡與身高、
      人類直立二足行走的演化推理、遺傳的運作等基礎知識,
      到會演化的癌症、免疫系統與病毒的戰爭、飲酒習慣、抗老生技等日常話題……  
      這本書就像是紙上版的電視科學節目,
      日本知名生物學者、科普作家更科功,將站在知識的入口引你進門,
      以平易近人的幽默口吻,看似閒話漫談又乘載著扎實知識的豐富內容,
      和你說說、聊聊何謂生命的奇妙與美麗,
      奇思異想又生活化的比喻和解說,搭配上九十多幅特色圖解和插畫,
      不僅淺顯易懂,更充滿生動鮮明的實境感和趣味性。

      世上萬物都自有美麗的一面,試著用生物學的眼光看世界,
      發現不同的美好,也有助於我們找到使人生更具價值的秘訣。
      耐心接受「未知、不確定」的狀態,原原本本地納入所見的一切,
      思考和發想的空間才不會被行動的範圍所侷限,而能更加寬廣、多元。
      只要始終保持著好奇心、想像力和求知欲,
      願意來看看這些關於地球、不同生命和人類自己的故事,一定會有驚喜的發現!

      無論人類或細菌,都是歷經了四十億年的進化,而走到了今天。
      每種生物都是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
      不論體型類別,彼此相互作用、甚至進一步與地球磨合,終於造就出今日的生態樣貌。
      我們雖然不必成天想著細菌或古菌,但若能秉持博愛之心,用全面性的角度來思考整個生物圈,
      或許就不會忘記,除了人類之外,細菌和古菌也共同生存在這個地球上吧。

    查看更多...
  9. 不在場證人II——法醫精神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98.00

    內容簡介

    穿梭案件時間線 帶你重回法醫精神科的關鍵時刻

    社會 X 刑事奇案 X 法醫精神科歷史課
    深入了解法醫精神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連結法庭、醫院與制度,每一宗案件,都有影響決策的力量。
    本書收錄法醫精神科權威何美怡醫生的實戰個案,及分析影響香港精神健康服務發展的重大個案,立體呈現香港法醫精神科的發展。

    刑事奇案解構奇難精神病
    五宗真實個案改編的奇怪案件,各自有着曲折離奇的精神病病徵。減肥藥原來會導致思覺失調?飼養過多的動物是動物囤積症作怪?甚至有一種精神病能使病人自編、自導、自演謀殺戲碼?

    關於精神病的知識,絕對比你認知的還要多!

    翻開法醫精神科歷史簿
    香港精神健康服務的發展,可謂「血的教訓」!一九八二年的安安幼稚園屠殺事件案、二○一○年的葵盛東邨連環兇殺及傷人事件,如何影響香港制定相關政策?

    然而,在沒有法醫精神科的台灣、韓國,當碰上精神病患者的嚴重暴力事件,在法庭和社會產生了怎樣的爭議?

    查看更多...
  10. 大腦、演化、人
    $180.00

    內容簡介

    第一本整合神經科學與認知心理學的革命性巨著!
    既然我們和其他動物都是由同樣的化學物質組成的,也有同樣的生理反應,為何人類如此獨特?

    人類很特別,常常能不費吹灰之力地解決問題,當我們手上拿著大包小包走到家門前,馬上就知道怎麼伸出小指勾住門把開門。人類的心智活動也很旺盛:我們有同情心、道德感,懂得抽象思考,能把幻想和現實分開;還能抑制衝動,延遲滿足時間。除此之外,人類懂得創造美的事物,甚至還會透過科技把性和繁殖分開!

    大師親授的科普課,完整解析所有關於人類的研究!


      在一九八○年代之前,神經科學與認知心理學這兩個領域之間幾乎沒有互動,直到裂腦研究先驅葛詹尼加與認知心理學大師米勒,在共赴餐宴的計程車上的一番對談,才促成了認知神經科學的誕生,葛詹尼加因而被譽為「認知神經科學之父」,認知神經科學更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顯學。

      為了徹底了解「身為人類」所代表的科學意涵,葛詹尼加統整了神經科學、演化學、認知心理學、遺傳工程、人類學、動物行為學和語言學近十年的最新研究,融合社會科學的田野調查,探討各種令人困惑的問題:

    人類的大腦很特別嗎?腦袋越大就越聰明?
    我們為什麼那麼愛社交?講八卦攸關生存和演化?
    動物有道德感嗎?只有人類有亂倫禁忌?
    人類是唯一的藝術家嗎?猩猩也懂得欣賞夕陽之美?
    意識是怎麼一回事?動物會思考自己知道的事嗎?

      人類研究散落在各種不同領域,本書是葛詹尼加用大師的眼光為我們整理、至今為止最完整的人類研究,讓研究者和一般科普讀者,都能津津有味地讀下去。他在書中展現了幽默的筆法,從人類的生理構造、社交行為、道德、同理心,一路剖析至語言、藝術、直覺、意識等層面,結合各領域的文獻,挖掘人類的獨特之處。

      跟著大師的思考脈絡,你會驚歎於人類的奧妙,更將明白「生而為人」所代表的重大意義!

    查看更多...
  11. 【牛津通識】記憶
    $80.00

    內容簡介

    為甚麼我們有時記不清上周做了甚麼,卻能記得童年往事,好想它們就發生在昨天?記憶如何儲存在我們的大腦中,隨著我們長大衰老它們又如何變化?記憶出錯時會發生甚麼,他人能否操縱我們的記憶?這本迷人的小書彙集了心理學和神經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回答了關於記憶科學的其他重要問題,告訴我們記憶如何發生作用、為何沒有記憶我們便無法生活,甚至教給我們改善記憶力的方法。

    查看更多...
  12. 人類存在的意義(新版)
    $120.00

    內容簡介

    人類是如何誕生的?為何地球上會出現像我們這樣的物種?
    我們在宇宙中是否有一個特殊的地位或命運?
    我們要往哪兒去?為什麼?(這是最難回答的問題)

    兩度獲得普立茲獎的當代科學大儒、眾所公認的全球生物學家及自然歷史學家翹楚,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從人類在非洲大草原上的起源開始,談及人類在地球及宇宙中定位的集大成之作。

    身為地球上唯一有思考能力的物種,幾乎所有人都曾詢問這樣一個終極問題。為什麼會有人類這麼特殊的物種存在?我們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
    全世界最重要的演化生物學家,社會生物學的創始者,愛德華•威爾森,從生物學的角度,提出了他對這些亙古疑問的回答。

    人類為什麼這麼特殊?
    與許多人文科學學者對此問題回答的取徑完全不同。威爾森從演化來回答這個問題。萬物均來自演化,人類的與眾不同,也只是自然演化這部偉大史詩中的一個插曲。但也是演化,讓人類成為地球上唯一同時擁有自私與無私兩種基因的生物。這兩種基因的衝突與撞擊,讓我們時刻活在矛盾與衝突之中,因此創造出了人類璀燦的文明,也讓我們擁有重新定義自己的能力。

    那意識呢?人類的自由意志呢?靈性呢?
    這些是否也可能來自演化?威爾森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對科學尚不可解的事物,人類傾向用神秘力量來解釋,但從動物行為和人類文化的觀察中,卻總是能看到演化的擇汰力量不停地出現,但隨著科學的日益進步,我們是不是能以更理性的方式,讓對地球更有益的文化留存下來,而能汰除那些讓群體無法存活的自私的基因?

    人類要往哪裡去?我們該如何定義自己?
    即使人類在演化中曾有非凡的歷史機遇,但仍只是隨機事件造就了我們,如果人類要更清楚地認識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與其他生命形式做個比較,甚至是與存在太陽系外的生物做個比較,這能讓我們更好地定義自己,肩負起人類被演化賦與的特殊責任。

    當AI機器人已能取代人類工作、人類進行太空旅行也已指日可待,但我們所身處的地球,物種滅絶、戰禍頻仍依然時時可聞,人類該如何跳出基因的窠臼?作者愛德華•威爾森以他當代科學大儒、頂尖生物演化學家的身份,在書中討論了當前生物學界自《自私的基因》之後最受矚目的議題,並由此以科學的角度重新思考人類存在的意義,猶如曖曖微光,為我們指點一個可能的未來。

    查看更多...
  13. 骨子裏的話——法醫人類學家上的骨頭課
    $98.00

    內容簡介

    我是一個「骯髒」的科學家。我是一個法醫人類學家。

    在兇案、災難,甚至是戰爭現場挖出屍骨,研究屍體,為的是讓亡者發聲,撥走塵土讓真相見光。

    我是一個屍骨代言人。在屍骨面前,我也是一個學生。

    有人說死者已矣,研究屍骨也無濟於事。然而骨頭不說謊,每一個它經歷過的生活細節、傷痕,以至歷史、文化,都一一誠實地刻劃在骨頭上。研究骨頭,是要透過它們彰顯人類文明,學習它們背後的人文精神,更要透過它們的故事由死看生,重塑生命的價值。

    現在就來靜聽骨子裏的話。

    查看更多...
  14. 顏值
    $167.00

    內容簡介

    ★美國出版商協會頒發的2018年PROSE心理學榮譽獎★
    人雖自認理性,在決策和判斷時,
    卻還是會受一張臉的眉毛和下巴線條所影響。
    一部解開臉孔諸多纖細幽微的訊息如何影響大腦建構第一印象的奇書。

      我們眼見他人臉孔的那一瞬間,腦中便生成了對此人的想法,而這轉瞬之間的判斷,便預示了所有之後的重要決定。例如貌似能幹的政治人物,勝選的機會更大。我們難以抗拒以面相判斷人的性格,如此判斷卻又經常失準。在絕大多數的情境中,你我若是忽略對方的容貌,做出的推測通常會更加準確。那麼,第一印象為何會廣泛被人所信?它存在的目的又是甚麼?亞歷山大‧托多洛夫是當間此一領域首屈一指的研究者,它在闡述現代科學對於第一印象的研究故事之際,也回答了這些疑問。

      本書中援引心理學、認知科學、神經科學、電腦科學以及其他領域的知識,搭配豐富的圖片,讓我們看到透過操作臉部部位的變化,就可以改變對一個人的印象和評價。作者也敘述我們如何運用專門分析臉孔的大腦區域網絡,演化出從臉孔判讀出基本社交訊息和對方瞬間情緒反應的能力。

      透過電腦合成照片的連續變化,科學家為我們解密,不但讓我們看到印象如何形成,而且我們還可以透過影像操弄,創造出我們想要製造的印象。儘管我們都知道人不可貌相,但往往還是更相信自己的判斷。科學家卻透過仔細設計過的實驗告訴我們,第一印象並非反映一個人真實性格的事實,而是反映了我們的刻板印象。

      這部容易理解、配圖豐富的作品,說明我們多容易在錯誤地方找尋正確訊息。也說明為什麼面相學無法真正在歷史中根除,而顏值在現代社會更是大行其道,影響我們的政治決定和經濟決策。透過這部探討人類第一印象的科學記述之作,我們更加暸解臉的意義而能避開顏值的陷阱。儘管臉孔始終誤導我們,但這本書卻讓我們用不同方式來觀看臉。

    名人推薦

    .「在這個快速刷臉的時代,這本書要教你的不是如何以貌取人,而是不讓自己的優秀才華被埋沒在茫茫人海當中。」——李大華(職場專家、傳播學院教授)

    .「一場百年一遇的疫情,讓我們習慣戴著口罩過公共生活。但是我們彼此在口罩的遮蔽下,錯過了多少第一印象和社交訊息呢?當疫情結束後,大家都摘下口罩,你該從面相得知什麼重要資訊呢?這本書會提供你清晰的科學洞見。」——黃貞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職場專家、傳播學院教授 李大華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 陳巧雲
    .臉孔辨識專家、中正大學心理系教授 襲充文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黃貞祥
    .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系助理教授 黃植懋
    ————共同推薦

    獲獎紀錄

    ★美國出版商協會頒發的2018年PROSE心理學榮譽獎

    國際書評

    .一部催眠人心的迷幻之作。—Carol Midgley, The Times
    .極富娛樂效果。—Kate Douglas, New Scientist
    .闡述立論說服力十足,精彩誘人。—Oliver Moody, The Times
    .敘述之聲令人折服,行文流暢乾淨。—Hope Reese, Undark
    .流暢,配圖精彩,令人印象深刻……讀來刺激又有趣。— John Antonakis, Science
    .本書提起一個眾人注目、但又未解的議題:世人認為第一印象前後相當一致,因而普遍認為自己能從相貌判斷對方值得信賴、帶有威脅,或是帶有支配霸氣。然而這些判斷可能大錯特錯,進而導致在日常大量的人際互動中,產生嚴重的社會不公狀況……托多洛夫此作精湛解釋了他與其他研究者如何推論出人類心智在建構第一印象時所運用的諸多。—Nicholas Wade, Wall Street Journal

    .第一印象和瞬間判斷並非不具重要性:它們能翻轉選舉,造就或破壞一個人的成就。心理學家托多洛夫配圖豐富的這部重量級研究,援用認知科學與電腦科學,潛入臉皮底下,一路揭露科學對於人在見到一張臉時的覺知偏見的理解,如何取代「面相解讀」——正如過往面相學的偽科學。他在書中剖析嬰兒對於類似臉孔圖案的回應、臉部神經,以及藝術家辛蒂・雪曼千變萬化、猶似變色龍般的肖像等。—Barbara Kiser, Nature

    .精采傑作,有眾多驚人洞見以及引起複雜美學體驗的誘人插圖。—Daniel Kahneman,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in Economics and author of Thinking, Fast and Slow

    .你不會預期本書讀來像冒險小說那樣難以釋卷,但它正是一本讓你不忍放手的作品:它提供大量資訊的手法會讓你想索求更多……愉悅之作。—Mihai Andrei, ZME Science
    ‧托多洛夫是當今臉部認知領域首屈一指的研究者。他在本作中匯聚大量研究資料,將之置於歷史觀點,訴說眾多引人入勝的軼聞。—Lisa DeBruine, University of Glasgow

    .資訊豐沛且樂趣十足……儘管本書原是為大眾讀者而寫,但我想絕大多數心理學家都會認為本書不僅有趣,而且甚具教育意義;當中不僅呈現了臉孔認知領域的有趣研究,同時也提出科學方法能如何運用於解開人類心識複雜且幽微的構成過程的案例。―James P. Schmidt, PsycCRITIQUES

    .嬰兒天生會尋找臉孔。臉是你我的感情、信賴、恐懼、渴望和回憶的標的。臉啟發了詩歌和視覺藝術。我們相信臉會透露心境和性情,影響決定、定罪以及選舉。在這部權威感十足的作品中,托多洛夫帶領你我遍覽臉的歷史,它在人類事務當中的角色,以及臉的誤導和影響威力。之後你還是會看到一張張臉,但觀看的方法已不再相同。—Eldar Shafir, coauthor of Scarcity: The New Science of Having Less and How It Defines Our Lives

    .托多洛夫此作讀來有趣,表面看似令人震撼,但在他對我們評判他人臉孔時的偏見所做的調查之外,還有更深的義涵——那就是我們有許多行為和抉擇都是在無意識、且未知的狀態下做出的。本書顯示,人類雖自認是理性且自持的生物,通常還是會受一張臉的眉毛和臉頰影響。有點嚇人又趣味十足。—David Byrne, founder of Talking Heads and author of How Music Works

    .本書出自世上研究人臉的傑出專家手筆。永恆的迷思總認為,臉藏著一個人性格,對此,托多洛夫耐心為你我揭開有關臉部認知豐富且迷人的心理科學,正是此議題的傑出老師。讀過本書,深諳人類心識之後,我懂得益發謙遜。—Mahzarin R. Banaji, coauthor of Blindspot: The Hidden Biases of Good People

    查看更多...
  15. 大腦之美:神經科學之父卡哈爾,80幅影響大腦科學&現代藝術的經典手繪稿
    $260.00

    內容簡介

    ★大腦科學界的達文西★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現代神經科學之父--卡哈爾
    80幅經典大腦手繪稿,首度在台公開!
    「科學控」&「藝術迷」跨界爭相收藏
    兼融理性與感性
    世上最美麗的大腦解剖畫冊!

      ★美國亞馬遜書店讀者五顆星高度評價推薦
      ★腦神經與藝術史類,跨界雙榜暢銷TOP5!
      ★讀者好評盛讚「這本書是獻給這位被世人遺忘的天才科學家,最棒的禮物!」

      「從顯微鏡底下觀看大腦,就像帶著一本寫生簿,走進一片有數以億棵樹的森林中。
      我的工作就是每天看著這些彼此盤根錯節的樹群模糊影像,
      並試著為這片森林,寫一本附有插畫的田野調查指南。」───卡哈爾

      ◆卡哈爾───醫學成果&藝術成就,同步登峰造極的罕見天才
     
      聖地亞哥.拉蒙.卡哈爾,1852年出生於西班牙,因發現大腦細胞是由個別獨立的「神經元」構成,發展出影響後世腦神經研究的「單一神經元學說」著稱,他也因此在1906年獲頒諾貝爾醫學獎,奠定他在神經科學領域的教父地位。

      卡哈爾不僅是一位優秀的科學家,其畢生致力於研究大腦,繪有超過3000幅大腦神經系統的圖稿,而這些醫學研究文件,意外被視為具備高度美學層次和文化價值的創作,使他躋身為傑出藝術家之列。

      ◆3000多幅手繪解剖圖稿,完整度與精準度至今無人能敵

      在卡哈爾所處的年代,影像工具技術尚未發達,但是他卻能透過簡易顯微鏡的肉眼觀察和記憶力,描繪、剖析大腦的各種結構與推論假說。直到今日經過比對,卡哈爾所畫的大腦神經元解剖圖,與後來運用電腦科技所成像之結構,誤差極小;現在仍繼續使用於教材或學術期刊之中。

      ◆最詩意的人體解剖圖,展現了自然主義與人文哲思

      用「繪畫表達思想」是達文西在文藝復興時代裡,為藝術界留下的一項傳承:畫家不只再現自然,而是用雙眼所察,融入自身的人文思想,重現於繪畫中;這種隱藏於繪畫中的哲思,同樣存在於卡哈爾的手繪稿中:運用墨色濃淡、線條粗細或大小比例,讓生硬的醫學觀察,展現出豐富的藝術內涵。

      ◆影響超現實主義,啟發了達利、布紐爾

      卡哈爾的手繪稿,不僅是科學史上的重要成就,在藝術家眼中更是難能可貴的創作,尤其是超現實主義者,例如達利、佛多里柯與布紐爾等人,皆能在他們的作品中,窺見卡哈爾圖像的痕跡;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把「把夢境轉化到紙上,把鉛筆當成魔杖,天馬行空地創造自己的奇幻世界。」

      在《大腦之美》中,收錄卡哈爾82幅珍貴的經典手繪稿,包括經典的大腦皮質內角錐型神經元的「描寫」,和視網膜神經迴路內訊息傳遞的驚人圖示;亦根據大腦細胞、感知系統、神經元路徑,以及發展和病理學分類,手繪稿內容多元豐富。此外,還有來自神經科學與藝術評論專家的文章,讓讀者可以從更多面向,認識這位20世紀初傑出的跨領域科學藝術家。

    本書特色

      (1)結合科學與藝術的極致呈現,同時滿足感性與理性的人文想像。
      (2)最經典的大腦科學影像藝術,首度在台出版,值得收藏與細細品味。
      (3)全彩大開本,還原最真實的圖像呈現,猶如親臨博物館欣賞畫作。

    跨界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序)

      江安世|國立清華大學特聘講座教授
      林 平|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徐百川|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高閬仙|國立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教授兼副校長
      張禮豪|藝評及獨立策展人
      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焦傳金|國立清華大學系統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潘娉玉|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助理教授
      鄭國威|泛科知識集團知識長
      謝伯讓|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

      「卡哈爾結合藝術與科學,他的經典手繪啟發了人類對大腦運作方式的想像。」--焦傳金/國立清華大學系統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在藝術手法的襯托之下,卡哈爾的經典手繪圖稿讓我們清楚看透神經系統的美麗樣貌。」--謝伯讓/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

    Amazon讀者好評

      「多麼精彩華麗的畫作!終於有出版社願意出版這些罕見,甚至快要失傳的圖像。」--Lawrence K.

      「神經科學之父、諾貝爾獎得主,卻是一個美國人所不知道的天才。」--ron conferti

      「大腦很美,就跟這本書一樣。」--Richard A. Gray

      「這本書是獻給這位被世人遺忘的天才科學家,最棒的禮物!」--B. Bronczyk

      「非常優秀的書!是送給科學家或藝術家最好的禮物。」--Janice Levy

    查看更多...
  16. 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者給我們的生死教育課
    $118.00

    內容簡介

    無言身教,無言感激

    死亡是一個點,生命卻是一條線。在這條線上,遺體捐贈者選擇在離世後成為「無言老師」,延續生命的意義,帶領我們從死看生,活好當下。

    我曾遇過一位病人,他的家人不多,當感到年齡大了,知道終有一日會離開人世,希望為社會做些事,例如貢獻在醫學教育上。他知道當「無言老師」能夠幫助醫學生,因這軀體能成為學生深入了解人體結構的重要教材,認識各個器官和人體奧妙。在整個過程中,希望讓學生明白如何尊敬一個人,無論是生是死,每個人都需要有尊嚴,需要受到重視。

    如果各位正考慮或曾經考慮參加「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我想在此呼籲,這個捐軀的行動十分有意義,因為這不單讓醫學生在解剖教學上有學習樣本,並且在學習過程中,學懂如何尊敬別人的遺體,以至學習尊重人的一生。
    ——沈祖堯教授

    查看更多...
  17. 無言老師給我們的21堂解剖課
    $128.00

    內容簡介

    從醫科生必修的21堂解剖課為藍本,讓讀者認識人體結構,即使不是醫科生,亦能一探人體奧妙!
    本書先以解剖學歷史作切入點,令讀者了解解剖學的起源與演變,接着通過21堂真實人體標本照片的解剖課,帶領讀者認識人體結構的基本概念,更會按器官功能加入生理學、病理學、法醫學、急救學及公共衛生等小知識,將看似複雜的醫學知識應用在生活層面中。

    查看更多...
  18. 終極藝術百科
    $233.00

    內容簡介

    翻開《終極藝術百科》,展開一趟令人驚豔的藝術史之旅。
    追尋從史前洞穴到普普藝術的繪畫演變史,了解古代和現代雕塑,發掘攝影如何反映或改變真實世界。本書以精采豐富的圖像,搭配深入淺出的說明文字,是兒童與青少年探索視覺藝術的最佳指南。

    - 為兒童與青少年設計的藝術書,介紹繪畫、雕塑和攝影史上最偉大的文化成就。
    - 追溯繪畫的演變,從史前岩畫到〈蒙娜麗莎〉、再到當代街頭藝術。
    - 了解世界知名的雕塑,包括兵馬俑和米開蘭基羅的大衛像。
    - 介紹攝影,從針孔相機到數位影像與代表性的攝影作品,例如尼爾・萊佛爾的〈阿里對李斯登〉。
    - 以有趣的事實、清晰的解釋和豐富的照片引導孩童進入藝術的世界。

    查看更多...
  19. 終極海洋百科
    $233.00

    內容簡介

    海洋涵蓋地表超過七成的面積,更製造了大氣中一半的氧氣,然而對我們來說卻依然神祕,充滿許多未知和謎團。

      《終極海洋百科》將帶讀者遊遍四大洋,從水面到海床,一步步解說海洋的結構,以及介紹海洋中各種各樣奇妙的生物。地球的四大洋並不全都只是海水,你會了解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差別,也會認識到住在海洋中不同深度和區域的動物有什麼特徵,以及如何適應嚴峻的生存環境。

      你知道海底也有火山嗎?你知道颱風是在海上形成的嗎?又知不知道地震是怎樣引發海嘯的?

      你可以在本書中一一找到答案!《終極海洋百科》以簡單易懂的文字和清晰的圖示,詳細解釋海洋的科學、地理和自然現象,包括洋流、潮汐、海浪、甚至是海島的形成,更帶讀者從盤古大陸開始,探索地球是怎樣逐漸變成現在的面貌,以及各種氣候和海洋怎樣相互影響。

      除此以外,書中也有篇章關於沿岸地區和人類的海洋活動,介紹海洋如何塑造海岸的生態和樣貌,以及人類和海洋的互動。透過本書,小朋友不僅能夠徹底認識我們的海洋,也會更清楚人類與海洋之間的密不可分的關係,人類怎樣危害海洋,而我們又能怎樣盡一分力,減輕對它造成的傷害。

    查看更多...
  20. 終極氣象百科
    $233.00

    內容簡介

    從了解天氣如何在地球大氣中形成,到如何熬過恐怖熱浪和破紀錄的低溫,《終極氣象百科》收錄了關於天氣的一切。天氣預報家如何預測天氣?極端風暴是怎麼形成的?動物又如何應對?颶風、龍捲風、冰風暴──本書以滿滿的全彩照片搭配生動的文字和各種趣味知識,帶你進入天氣的奇妙世界!

    了解關於天氣的一切

    閃電從哪裡來?颶風和氣旋有什麼不同?火龍捲究竟是什麼?從令人讚嘆的極光到璀璨的流星雨,了解天氣的狂野世界──這是一本充滿科學事實與精采照片的百科全書,介紹地球的各種超酷天氣現象。

    驚人的照片

    破紀錄的暴雨、冰風暴、熱浪、水循環,甚至還有動物對天氣與環境的適應!精采的特寫鏡頭,捕捉各種酷炫、閃亮、詭異、狂野的天氣現象。

    天氣的預測與研究

    國家地理學會的專家介紹各種神奇的科技,例如都卜勒雷達、氣象衛星和超級電腦,解釋他們如何預測暴風雨、強烈颶風或龍捲風等等的一切。

    極端天氣與生存故事

    沙塵暴、暴風雪、颶風、龍捲風!了解不同種類的極端天氣如何形成、會在哪裡形成,然後聽聽曾經親身經歷這些極端天氣並存活下來的人的故事。

    看懂全世界每一種天氣型態

    熱天、冷天、暴風天,沙漠天氣、極地天氣、溫帶天氣……所有這些天氣是怎麼形成的?又有哪些特點?透過平易近人的科學描述,一次看懂全部的天氣型態。

    -最完整的氣候百科大全:龍捲風、颱風、閃電、冰雹、梅雨、焚風,生活中的氣象全圖解

    -大氣科學X生活應用 X趣聞軼事 X 簡潔圖表,清晰易懂又精彩豐富的氣象科學

    - 搭配國家地理精采圖片,揭開世界上最讓人感到畏懼卻又無比著迷的氣象

    查看更多...
  21. 終極捕食者百科
    $233.00

    內容簡介

    你知道除了老虎、黑熊、猛禽、鯊魚之外,還有哪些動物是捕食者嗎?什麼樣的動物可以叫做捕食者?事實上不論陸地、海洋還是天空,熱帶、溫帶還是寒帶,全世界每個地方都有捕食者的蹤影。《終極捕食者百科》完整介紹了地球上每一類捕食動物的代表性物種,以及和牠們有關的大小事,包括學名、棲地、食性、行為、最新的科學發現,還有數百張難得一見的精采照片。就讓《終極捕食者百科》帶你認識地球上最強悍、最凶猛、最出乎你意料之外的捕食動物吧!
    查看更多...
  22. 終極動物百科
    $233.00

    內容簡介

    為什麼電視裡的猴子要倒掛在樹上?
    後院那些胖嘟嘟的傢伙是土潑鼠還是美洲旱獺?
    現在這些你好奇已久、稀奇古怪的動物問題,都可以在這本書找到答案!

    《終極動物百科》是一本適合全家人隨時翻閱的自然科學讀物,書中收錄了2500種動物、最精采的動物攝影作品和獨一無二的田野報告,帶你走進驚人的野外世界。

    本書分為八個部份,第一章介紹動物特點,如生命週期、繁殖方式、感官交流、棲息地、對環境的適應、瀕危的物種與動物保護等,以全觀的方式讓你對動物們有一初步的瞭解。
    接著的第二章到第七章開始依次介紹不同類別的動物: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魚類和無脊椎動物。
    第八章則是動物清單,包括1000多種前面為提及的動物,清單裡的動物涵蓋書中全部6個分類(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魚類和無脊椎動物),並且還注明了每種動物的俗名與學名、體型、食性、分佈地區、棲息地等資訊。

    每一章開頭都以簡單介紹搭配圖片,極盡詳細的介紹動物的身體構造和分類。並且會把一大類動物分成不同的小類逐一介紹,無論是關鍵特徵還是趣味知識全都一網打盡。
    從俗名學名的叫法到瀕危的程度,從棲息地、分佈地區到吃葷還是吃素,每一物種都有專屬簡介,所有動物迷好奇的事情、各種關於動物卻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實都可以在書中找到。
    此外,透過精美的圖表,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動物的生命週期、聲納系統、體型比較等,是目前最全面、最權威的動物百科全書。

    查看更多...
  23. 終極中國恐龍百科
    $233.00

    內容簡介

    共收錄中國出土的著名恐龍200多隻,由中國權威古生物學家徐星教授親自解讀。

    除了單隻恐龍收錄,還專頁介紹「發現中國恐龍」的過程、歷史故事以及中國恐龍的出土地域。讓讀者得以全面且深入掌握中國恐龍的珍貴出土資訊。

    特別設計的「發現中國恐龍年表」,條列發現恐龍歷程,讓讀者可以迅速掌握歷史。

    綜合性的介紹恐龍的相關知識,從恐龍的生存年代、恐龍化石出土、探索、恐龍的生活環境、恐龍的一生到恐龍的滅絕…..等等皆有權威性的探討和解說。

    ]
    查看更多...
  24. 終極昆蟲百科
    $233.00

    內容簡介

    史上最完整的昆蟲百科,帶你進入地球上最觸手可及卻也最神秘的世界

    《終極昆蟲百科》是一本充滿驚人事實與精彩圖片的百科全書,收錄地球上最狂野、古怪、酷炫、驚悚的蟲蟲。打開本書美麗豐富的頁面,你會發現世界上最酷也最令人毛骨悚然的迷人昆蟲以及相關知識、迷人的蟲蟲世界大揭秘,最完整的昆蟲生態小檔案。

    如果你喜歡昆蟲,那這本書絕對會讓你愛不釋手。

    如果你不喜歡甚至有點怕怕的,翻開本書絕對會徹底顛覆你的想法!

    達琳.穆洛斯基 簡介 :
    歡迎來到終極昆蟲百科的世界─這裡包含大量有關迷人昆蟲世界的資訊,照片超過400張。昆蟲是地球上最豐富、最成功的動物族群─已知種類超過100萬種,還有更多種類等待發現。身為一位科學家和作家,我非常享受撰寫這本書的過程,希望你也能讀得很開心。

    我還是孩子的時候,喜歡觀察蟲子以及探索大自然。那些時光帶給我數不清的小發現─好比花園裡的蜜蜂如何在一天的不同時段內,造訪不同的花朵;還有當我穿著一件色彩鮮豔,滿是花朵圖案的衣服時,蝴蝶如何嘗試將口吻伸進我衣服上的每一朵花兒中!

    對昆蟲這份早期的熱情驅使我繼續認真追求我的興趣。長大之後,我很幸運成為一位生物學家,研究蝴蝶和植物,同時也身兼自然攝影師,拍攝牠們的照片。 我在世界各地旅行,造訪過泰國、印度和南美洲的亞馬遜地區等地方,見識過無數種昆蟲,牠們為了生存產生驚人的適應。在這一頁就可以看見我替牠們拍的幾張照片。

    你也許會發現自己和我一樣,對昆蟲和牠們的親戚有相似的著迷程度。這本書中的昆蟲照片,有一些你會覺得熟悉,有一些則覺得陌生。你即將看到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昆蟲,每一種都有牠的故事。好好享受探索昆蟲終極百科的過程,你會發現喜歡昆蟲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那就是你不用因為長大而改變你對牠們的興趣,我就從來沒有。

     

    查看更多...
  25. 終極科學百科
    $233.00

    內容簡介

    科學是人類理解世界萬物運作的方法。自從最早的人類點燃第一把營火、鑿出第一件石器、創造出第一幅洞穴壁畫開始,我們就成了科學家。我們的祖先運用觀察力,找出做這些事的最佳方法,然後從實驗中找出哪些材料會燃燒,燒得最旺的又是哪一種;他們試驗過各種岩石,找出哪些岩石能夠刻鑿,並尋找能附著在岩壁上的物質用來作畫。這些都是科學發揮實際作用的例子。 科學的兩大分支是物理科學與生命科學,本書從這兩大分支出發,再細分成多個單元,逐一介紹化學元素、化學反應、力學、原子科學、光學、電磁學、天文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等多元豐富的科學知識,內頁有多張清晰圖示解釋科學原理、全彩照片呈現科學如何應用在科技發明中,全書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讓小讀者能在環環相扣、觸類旁通的內容中,盡情探索既廣泛又有趣的科學知識。 本書另外也設計多個簡單的小實驗(「動手試試看!」欄),在閱讀之餘,小讀者有機會透過實驗驗證所學科學知識。科學史上最有趣的奇聞軼事,也統統按照主題與年代整理在六個「科學里程碑」單元。在相關主題中,隨時補充近年來最新的科學研究與突破,與時俱進。本書絕非枯燥死板的教科書--排版活潑、文字生動,更結合最新科學時事與環保意識,讓小朋友一邊學習萬物運作的原理,一邊了解自己所在的世界切身相關的科學議題。
    查看更多...
  26. 木乃伊不容易——那些木乃伊生前死後的奇情怪事
    $98.00

    內容簡介

    木乃伊竟然全世界也有,非古埃及專利? 這些僵屍們有火製,有秘製,更可以非人造? 人屍戀、死後顯靈、墓室詛咒、屍體巡迴…… 鬆綁木乃伊生前身後、你想像不到的奇怪事! 木乃伊不只古埃及,其實全世界也找到: →歐洲、南美原來也盛產木乃伊,遠至新疆、菲律賓以至巴布亞新幾內亞,原來也有木乃伊的蹤跡。 木乃伊不一定用繃帶綁著,可以形態萬千: →用火燒製的「火系木乃伊」、一具具僅屍掛在懸崖的「先人之家」、甚至不知道原因,就是保存得異常好的遺體,都是各種「變種」的木乃伊。 木乃伊死後的故事千奇百怪,神秘傳聞多多; →豎立婚紗店櫥窗的「怪誕屍新娘」、醫生與病人的「人屍之戀」,以至最有名的「圖坦卡門詛咒」,伴隨木乃伊們留下來的,是一個個難解的千古之謎。 木乃伊身前的故事引人入勝,極具歷史意義; 這些僵屍們,生前也是一個人,有著屬於他和所屬時代的故事;他們的遺體上,也反映著當時年代的歷史和文化。以後參觀木乃伊展覽,你可能會有著不一樣的心情和體會。 暢銷作《屍骨的餘音》作者、法醫人類學家李衍蒨, 帶我們環遊全球,一步一步鬆綁木乃伊,還原他們生前身後的故事。
    查看更多...
  27. 喪屍——大自然的異常動物
    $98.00

    內容簡介

    被控制、被洗腦、被自殺、被變身…… 大自然的鬼匠神工,創造出種種意想不到的喪屍動物。 為了生存,牠們可以去到幾盡? * 喪屍蟻、喪屍蜂、喪屍鹿、喪屍浣熊…… 在弱肉強食的世界,處於劣勢的生物被迫出盡各種下策: 騎劫較大型的動物做產卵器、操縱其他動物成為自己僕人、 將宿主洗腦逼令牠跳水自殺…… 製造出各種半死不生、殘留軀殼、身體變異、行為怪誕的喪屍動物。 做這麼多,都只是為了繁衍,為了生存。 這些喪屍千奇百怪,超級獵奇, 揭露大自然的生存法則,更可能關乎人類的未來!
    查看更多...
篩選

27 Items

每頁
Set Descending Direction
查看 Grid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