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會員即享九五折!購買任何2件產品可享本地免費送貨服務!
篩選

23 Items

每頁
Set Descending Direction
查看 Grid List

其他

  1. 解鎖世界
    $217.00

    內容簡介

    約翰.達爾文繼《帖木兒之後》、《未竟的帝國》又一重量級全球史著作

    擁有蒸汽動力,就能重整世界秩序
    啟動口岸城市樞鈕,就能控制全球網絡

    蒸汽機改變了地緣政治的形貌
    強化中國、印度、澳大拉西亞、美洲、北亞和中亞的大陸開放態勢
    這把鑰匙如何打開世界?「全球化」又從哪裡開始?

     

    英國皇家海軍的大戰略家,外號「傑基」的英國海軍上將費雪,曾說「五把鑰匙鎖住世界」,分別是新加坡、好望角、亞歷山卓、直布羅陀、多佛。在英國控制下,它們扼守歐洲與世界其他地方之間的海路,使這些海路不受任何敵對強權的艦隊威脅:不久,此一計畫就受到德國潛艇戰的破壞大考驗。英國將其「大艦隊」駐守在奧克尼群島,徹底實現費雪的構想,封住從北海進入大洋的最後一個出口。

    本書徹底轉變費雪的比喻,打開他所「鎖住」的大部分地方,解鎖十九世紀這個輝煌的時代,各個海岸和口岸不再拒斥外界與封閉;遼闊的大陸內陸從此擺脫高昂陸路運輸成本所導致的與外隔絕;原本因為危險和湍急而難以逆流而上的河川,因為技術改進和蒸汽動力航行而暢行無阻。而「蒸汽動力」和「口岸城市」扮演了何種重要角色:

    蒸汽動力
    ▍促使自由貿易發展、憑武力或利益打開歐洲以外世界
    ▍拉近舊世界到新世界的距離,帝國因此向外擴張建立

    口岸城市
    ▍在非西方國家是接收歐洲影響力的第一站
    ▍外來力量前進「有前景」腹地的橋頭堡
    ▍商人收集本地資訊,吸收本地盟友的聚點

     

    作者動筆撰寫此書,源於想探索全球化歷史、尤其是「蒸汽全球化」歷史。本書以此關鍵假設為架構:「我們」自一九九○年起的全球化並非獨一無二,而只是一連串全球化裡的最近一次;透過了解先前的幾次全球化,最能充分理解此全球化與眾不同之處;全球化趨勢愈是積累,卻也受到危機和逆勢的衝擊;不可把全球化理解為純經濟現象(我們常這麼認為),而必須視之為技術、商業、文化、意識形態、地緣政治、環境等諸方面改變的關鍵時刻,這些都將賦予每一次全球化有別於其他全球化之處。因為我們在全球化裡所交易的物品,不只貨物,還有錢、人、觀念、資訊、消費習慣──以及生物群系,即動物、植物、微生物。每次全球化的「性質」,都是透過它們之間的複雜互動形成。因此,全球化的催化劑,即全球化的「調節閥」(套用蒸汽技術的術語),在邏輯上,係屬機動性,即有形、無形之物能從世界一端橫越遼闊空間到另一端的輕易程度和速度。

    蒸汽世紀於一九三○年步入尾聲時,世界上幾乎每個人口稠密的地區,已能享有按照時刻表定期行駛的汽輪和火車提供的便利,以及笨重、低成本貨物的交換。這是世界史上最翻天覆地的變革,更造就了今日的世界。

    查看更多...
  2. 獨裁的異議
    $140.00

    內容簡介

    獨裁,不是你想的這麼壞!民主,未必有你想的這麼好!

    民主獨裁,一體兩面,美國總統與北韓領導人都說自己為人民服務!
    關鍵不是二選一,而是如何辨別什麼是假民主,什麼是真獨裁!

    讓我們回顧歷史,思考民主如何控制獨裁,或是何以淪為獨裁者的奴僕,
    本書將會讓你發現,民主與獨裁的好壞二選一,其實是個假議題!

    一部深入淺出的政治哲學演變史
    台灣深化民主,必備常識讀本

      ======================

    • 古雅典推翻獨裁,建立民主,為什麼不到百年便衰亡、專制捲土重來?
    • 古羅馬共和國為何容許獨裁權力的存在?又如何防範獨裁者掌控政權?
    • 既然獨裁無法根絕,柏拉圖認為唯有透過菁英教育,培養出好的獨裁者?
    • 民主需要相互制衡,因此獨裁者再好,人民還是會不滿意?

      民主自二千年前誕生的那一刻起,便與獨裁陷入了難分難捨的關係。不論是古代雅典或羅馬,或是今天,民主社會最重要課題,便是思考獨裁存在的異議!

    ■身處民主的時代,更需要理解何謂獨裁!

      今天是個民主的時代,不論是美國,或是中國,甚至是北韓,都標榜自己是個民主國家。美國總統雖然是人民投票決定的,但他的權力比古往今來任何一個獨裁者都還要巨大;北韓領導人雖然是擁有絕對權力的獨裁者,但他還是要保留象徵民主的各種民意機關,以證明獨裁政權的正當性。

      民主與獨裁,不論是在美國、北韓,還是古今中外的任何地方,都是一體兩面的事物。

      因此,回顧歷史,往往便會發現獨裁作為民主的「異議」,造成民主看似不可靠且危險的陰暗面。也難怪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曾經說過:「民主是最糟糕的政治型態──除了那些我們已經試過更差的其他方式。」

      難道民主的「糟糕」,是永遠無法改變的嗎?未來是否再次會落到民粹與獨裁的深淵當中呢?這是今天生活於極端政治年代的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思辨獨裁,不是非好即壞的是非題!

      獨裁者如何在雅典民主中崛起?為什麼羅馬共和容許獨裁官的存在?為什麼美國總統擁有否決國會的獨裁權力?這是本書試圖思考的課題。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簡短但扼要的回顧了獨裁的演變史,從古代的雅典羅馬,到近代歐洲極權政治的興起,一路談到數位科技的今天。

      雅典民主與羅馬共和,是歷史上兩種反對獨裁暴政最具代表性的政體,但值得思考的是,民主與共和雖然推翻了獨裁者,但並未否定獨裁的優點──面臨危機時的決斷力與效率──而將之保留下來並謹慎地使用。然而,獨裁的缺點──權力集中於少數或是一人手上──也因此被保留在民主共和的基因裡,在特定時刻(比如戰爭、天災以及瘟疫)便會觸發民粹式的暴政,導致政治失敗。此點在法國大革命後的近代歐洲政治,更是清晰可見。

      民主——尤其在近代,可說是培育獨裁者的溫床。因此本書認為生活於民主社會的現代人,更需要回顧獨裁的歷史,進一步思考獨裁與現代民主的關係,才是防範民主惡化的最佳方法。

      民主與獨裁,在現實的政治運作中,從來不是二選一的好壞「是非題」。但是民粹的興起,往往會讓人民陷入二選一的絕對善惡標準之中,導致民主的惡化,最終將審判善惡的絕對權力,交付在獨裁者的手上。

      在歷史上,獨裁暴政遭到人民推翻,往往只是故事的起點,而非終點。讓我們回到二千年前民主誕生的時刻,從頭開始思考,民主如何與獨裁共處,以及何以淪為獨裁者的奴僕。

    查看更多...
  3. 梅克爾傳
    $183.00

    內容簡介

    知名傳記作家 馬頓 獲梅克爾首肯
    長達四年貼身觀察 遍訪親信戰友

    中文版搶先全球問世
    精選32張生涯關鍵照片

    連續十年 位居全球百大最具權勢女性排行榜冠軍
    堅持科學治國、貫徹人道主義的歐盟實際領導者
    連任德國總理逾15年 施政滿意度高達80%

    從鐵幕女兒到歐洲母親 她掙脫身分及性別的弱勢
    在民粹狂潮席捲全球的時刻
    她成為團結歐洲的中流砥柱
    以及西方民主價值最堅強的守護者

      德國總理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是世界上最有權力又不易理解的女性,她是如何崛起又如何在政治領域帶來令人印象深刻的出色表現?

      《梅克爾傳:一場卓越的史詩之旅》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政治人物傳記,講述現任德國總理梅克爾,如何從一位化學家、一位東德牧師女兒的身分,走到了政治領域,擔任總理的位置,並成為一股引領西方、歐洲世界不容忽視的力量。本書由廣受自讚譽的傳記家、前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NPR)、美國廣播公司(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ABC)新聞記者凱蒂‧馬頓(Kati Marton)操刀,深入了解梅克爾的人生,一探她究竟如何成就當前的一切?

      抽絲剝繭之下,作者凱蒂‧馬頓透過梅克爾的政治場域中的手腕與表現找到了答案。面對敵對陣營,梅克爾願意以溝通取代忽視,並善用談判技巧,不輕易讓步任何重大要事,也贏得更多斡旋空間。梅克爾其中一項機智之舉,便是拉攏敵人加入她的內閣,透過嚴格要求他們的政策,使敵人失去與梅克爾正面對立的平台。不僅如此,態度謙遜,時常將功勞歸於大家同心協力,且懂得與媒體、網路社群保持適度距離,並保有遠見,在困境時制定大膽政策,化危機為轉機,都是德國總理梅克爾多年來政治處事之道。

      《梅克爾傳:一場卓越的史詩之旅》所描述的的梅克爾,是一個良好範本,展現參與權力的人如何把持自己道德信念,如何成功在社會面臨巨大分歧時,搭起橋樑、建立溝通渠道。當今社會幾乎沒有其他領導人,能像梅克爾這樣臨危不亂地面對俄羅斯的威脅,提供超過百萬難民安居之所,並在世界各國情勢對立、逐漸分裂地同時,號召全歐洲團結一心。作者凱蒂‧馬頓透過細緻考察從不同事件、不同時期,闡述梅克爾如何藉由卓越的帶領,改革她的國家,使德國從艱難挑戰中重新登上世界的舞台,使國家與世界邁向更好的未來。

    查看更多...
  4. 如果「那一天」終於來了……
    $127.00

    內容簡介

    用追根究柢的精神分析極端事件的可能性,以想像力消除焦慮,
    帶你沉浸式體驗「永生難忘」的19種荒謬場景!

    現實版的《如果這樣,會怎樣?》、全球版的《危難求生手冊》

    《未來產業》、《解密iPhone》、《拯救或毀滅世界的十種新創科技》等暢銷趨勢書作者聯袂推薦

    「非常推薦這本書,尤其是推薦給那些和我一樣凡事都擔心的人們!」──亞馬遜讀者書評


    ●如果人類能永生不死……
    其實這在邏輯上本來就是個不可能的任務,而且就算不會因病死亡,也無法避免死亡意外。所以比較合理的估算是,如果人類能活到1132.925歲,就可以稱為永生了。但真的可能嗎?
    ●如果有小貝比在月球誕生……
    那位準媽媽很可能已經先違反月球的法規了,因為那個小孩很可能將面臨低重力而骨質疏鬆和發展遲緩的問題。另外,小孩的國籍要歸在哪裡?要怎麼訂定他的出生日期和時間,畢竟月球的一天是地球的二十七天呀!
    ●如果奧運開放使用禁藥……
    你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但有些禁藥其實只是運動員們之間的迷信,大概是某天某一群贏家都吃了「那種藥」,主辦單位就讓它變成禁藥了。因此若用科學事實來反駁這規定,運動員們似乎可以期待一下。
    ●如果海洋裡的魚全都消失……
    聽起來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海洋將正式變成免費的超大垃圾場。萬一發生漏油事件,環保團體又該拿什麼替自然發聲呢?
    ●如果要用核武器毀滅地球……
    可能把地球上現有的14485枚核彈發射出去都還嫌不夠,因為根據估計,得要16000枚核彈才行……,看來毀滅地球好像也不太容易。
    ●如果全世界的網路斷線……
    世界可能會大亂。然而讓全部網路掛點其實也挺難的,除非發生最大規模的太陽閃焰或電磁脈衝,否則韓國歌手江南大叔和搖滾樂團OK Go合作一支影片讓網路大當機還比較快。


    各位讀者,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暫且安穩,然而根據種種線索,我們已能嗅到危機正在蠢蠢欲動。無可否認地,人類愈來愈掌握不住未來,而且惴惴不安,可能導致世界大亂的各種事件就近在眼前。BUT,人生中最重要的或許就是這個BUT,你是否認真思考過這些極端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這些事件真的那麼恐怖嗎?發生後又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多少?

    網路界奧斯卡獎得主麥克.波爾在本書中一貫保持他的幽默風格,以趣味的口吻大談生態浩劫,也假想政局變動、經濟結構改變,以及當科技發展到極致時,人類會面臨什麼轉變。波爾透過本書帶領讀者走進他的焦慮世界,以實事求是的精神模擬極端情境,讓我們以戴上VR眼鏡般的沉浸式體驗想像末日的細節。19則末日異想中的諸多情節可能對你來說過於荒誕,但在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導致全球受創的今天,你覺得還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就讓我們翻開本書,一起來趟令你冷汗直流又驚奇不斷的狂想吧!

    查看更多...
  5. 自主學習:10個培養孩子提高學業品質的超強學習法
    $107.00

    內容簡介

    當遠端教學成為必須,升級學習效率就是義務!
    日本教育達人最受歡迎的線上專欄結集成冊,
    疫情肆虐下,最該讀的一本學業教養書。
    日本Amazon暢銷書「家庭教育」類第1名!

    你是否發現孩子有以下狀況:
    1.明明上同一堂課,讀同一本書,為什麼別人考上頂尖學校,自己的孩子卻吊車尾?
    2.為什麼同一個老師教學,有些學生立刻能融會貫通,自己的孩子卻一頭霧水?
    3.有的孩子總是對各項科目駕輕就熟,自己的孩子卻翻開課本就哈欠連連?

    為什麼同班同學間會有學習差異?
    利用10超強學習關鍵字,培養10個「提問力」,有助於提升大腦規格。
    讓孩子從小就擁有自主學習能力,實際感受學習品質而非量的提升,
    進一步提高孩子的自我肯定感。不用每件事都盯著做,家長、孩子都輕鬆!

    升級大腦自主學習系統的10個超強學習法
    ●原因分析力──為什麼?
    ●自我表現力──有什麼想法?
    ●問題解決力──該怎麼做才好?
    ●抽象化思考力──總而言之,重點是什麼?
    ●具體化思考力──可以舉例說明嗎?
    ●積極思考力──怎麼做才有趣?
    ●目的意識力──這麼做是為了什麼?
    ●原點回歸力─話說回來,這次的主題是什麼?
    ●假設建構力──如果……會發生什麼事(結果會如何)?
    ●問題意識力──真是如此嗎?

    作者在日本最獲得家長迴響的線上諮詢內容結集成冊!
    同樣的課程,為什麼孩子間會出現程度的差異?
    以直接指導過3500名以上學生的教學經驗,
    以及徵詢包括東京大學研究生在內、於東京大學就學總計6年以上時間的東大生,
    得出了一個結論:這些孩子在上課時間外,也不斷在學習。
    這裡的「學習」,不是指課業上的閱讀,而是指對任何事物都抱持著理解透徹的態度,
    而本書正將這些包括課業、興趣、技術的學習習慣整理出來,
    協助為孩子學習障礙所煩惱的家長,或是不知如何做起的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習慣。
    其中10個超強學習關鍵字,更是本書最重要也最簡單易執行的方式。

    查看更多...
  6. 過去與未來之間
    $183.00

    內容簡介

    《過去與未來之間》被鄂蘭視為她最好的一部作品,這本政治思想文集成書於《極權主義的起源》、《人的條件》等鉅著之後,包含了八篇睿見迭出的文章,呈現出她對不同領域與主題的廣博思考,包括自由、權威、傳統、歷史、政治、文化,以及太空科技的發展。

    儘管主題各異,這些文章都流貫著同一種精神。鄂蘭意圖告訴生活在現代世界的你我:過去曾指引人們、賦予我們力量的思想與文化傳統已經中斷,因此我們必須深入歷史河床尋覓這些思想的遺產,並不斷思考當下的現實事件,從中找出未來方向的路標。「介於過去與未來之間」一方面固然是當前的道德與政治困境,卻也是真理向我們閃現的時刻。

    鄂蘭認為「所有思想都是來自生活經驗」,本書是她自己的思想實驗,也是她召喚所有讀者一同進行思考習練(exercise)的邀請。儘管寫作於五十年前,但對於深刻影響當代的「後真相」、「人類世」等主題,鄂蘭早已提出了預言性的敏銳洞見。今日的我們,依然可以從她獨一無二的思考中舉步,朝向有著無限可能的遠方。

    查看更多...
  7. 香港第一課
    $140.00

    內容簡介

    • 為想要瞭解香港的人而作
    • Matters 創辦人 張潔平專文推薦
    • 以三十六道包含認同、制度到未來走向的提問,勾勒出香港的基礎輪廓

      香港很獨特,但香港不孤單。身分該如何理解?歷史該如何記憶?權力是否必須服從?制度該如何改變?面對系統性敗壞時能如何力抗?這些問題,不只香港人在面對,也不只香港人在嘗試回答。對香港的未來,我不敢盲目樂觀。不過如果香港的故事能激發更多人勇於問問題,不急於下定論,慢慢去找答案,容許不同意見的存在,也算在世上留下了一個難能可貴的印記。——梁啟智(本書作者)

      香港所真實經歷的,需要被看見。而被看見的基礎,是找到自我述說的基礎、方法與能量。這是為什麼,這一本《香港第一課》如此重要。——張潔平(Matters創作平臺創辦人)

      本書撰寫的初衷是力求化解中港之間的訊息差異與鴻溝,希望透過系統性討論,把香港各種困境與議題的前因後果說明清楚;同時也試圖探索一系列重要問題:如果中國對香港的主流理解有嚴重偏差,理由是什麼?背後是否有結構性的成因?希望透過理性探討,帶動更多人一起提出質疑,尋找答案。

      本書於網路社群平臺連載期間,香港爆發了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抗爭運動,引來全世界關注。香港位於普世價值與中國體制碰撞的最前線,理解差異與衝突的由來,不只提供了香港人思考前路與自省的機會,也提供了外地,以及同處於碰撞前沿的臺灣人理解如何應對與面對「中國崛起」現象。

      作者透過三十六道問答,如「香港自古以來不就是中國領土嗎?」、「為什麼香港的抗爭近年愈來愈暴力激進?」、「一國兩制還有將來嗎?」,以兼具縱深與橫向的方向道出香港百年來的認同之爭、制度之爭,以及該往何處去的問題。香港為何會成為近日世人眼中的「示威之都」,香港人又是什麼?本書將提供明晰的脈絡。

    查看更多...
  8. 動盪:國家如何化解危局、成功轉型?
    $183.00

    內容簡介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 《商業周刊》1673期書摘報導。
    • 比爾.蓋茲指定必讀:「戴蒙擘畫出一條身陷危機時可以選擇的道路。」
    • 《21世紀的21堂課》作者大推:「本書是化解全球當前危局的希望。」
    • 普立茲獎得主、《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全新力作。
    • 《紐約時報》暢銷書。

     

     有如《冰與火之歌》的動盪歷史,細說國家何以成為今日面貌。
    自由民主國家芬蘭,為何對專制政權蘇俄敬畏三分,採行嚴格的言論自我審查機制?
    原本篤信民主的智利,為何瞬間左傾,對政敵進行破紀錄的大規模虐殺?
    西德總理布蘭特於波蘭首都猶太區一跪,何以能為外交局勢奠定決定性轉變?

      賈德.戴蒙被喻為這個世代最具深度思考力、最具權威性的作家,他以個人的獨特洞見,抽絲剝繭國家面貌定型的軌跡。輔以 12 個化解危局成敗的關鍵因子,剖析何以有的國家能浴火重生,有的國家卻一蹶不振。

      書中以七個國家(芬蘭、日本、智利、印尼、德國、澳洲和美國)遭逢的三大類危局(突發的內憂、外患和漸進型隱憂)為例:小蝦米芬蘭面對大鯨魚蘇聯的入侵、日本遭受美國培里將軍侵門踏戶、德國的新世代如何與犯下納粹暴行的上一代進行和解、智利皮諾契特總統的極權政體……等。對照分析各國的行動策略與結果,並以此檢視當前的世局。

     

    歷史的傷口太沉痛,卻是指引未來方向的明燈。
    日本與中、韓的歷史傷口未能有效化解,為何比人口老化更值得日本憂心?
    在美國將中國視為最大潛在敵人之際,何以政治兩極化才是美國真正的頭號隱憂?

    動盪,是世界的日常:國家的力量興衰、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改變、甚或全球共同面對的環境議題,都是身為世界一分子的我們無法切割的課題。身處在前景未明的動盪中,借鏡歷史,我們可以找到前進的方向。

    查看更多...
  9. 如何做一本書
    $167.00

    內容簡介

    從手抄本到電子書,從序到封底推薦語
    因應印刷技術、讀者需求,做一本書需要哪些構件?

    書中的每個小地方都有存在的用意,
    解剖一本書,認識書的架構,開發閱讀新樂趣

    ◎書衣原本的作用竟然是包裝紙!
    ◎該不該先讀序?會不會爆雷?
    ◎要依照目錄上的順序看書嗎?
    ◎題辭、獻辭與書的內容有什麼關聯?

    書是各種知識與感受的載體,除了主要的文本,組成一本書還有哪些構件?
    它們被創建的時空背景是什麼?人們又是如何拼架起一本本實體書?

    將一本書解剖開來會是什麼樣子?
    在正文周圍,不論在頁面上點綴邊緣,或是在書首、書尾包夾正文,
    還存在著十多種其他副文本:序、頁碼、書眉、獻詞、註腳、版權頁和勘誤表,
    它們各有特色與生動的發展過程。

    而書本封面雖然印著作者大名,但每一本書都是一連串合作的總和:
    出版者、編輯者、印刷者、設計者,甚至律師、圖書館員,
    眾人成就了一本又一本由傳統與創新的概念堆疊出來的讀物。

    本書是一趟書籍史的豐富之旅。
    將書拆解,利用二十二個章節,述說每個書本構件的故事:
    從標題扉頁到封裡頁;從書衣到索引,以及中間幾乎所有環節;
    涵蓋的歷史範圍,從手抄本、印刷術發明、紙本書普及,討論到數位時代。
    盼能提供新的視角,重新認識這些隱藏在書本中、我們視而不見的元素。

    查看更多...
  10. 社會學超圖解
    $184.00

    內容簡介

    ★《哲學超圖解》全系列.20萬冊突破★
    ★最受歡迎.全球暢銷★
    ———————社會學超圖解———————
    隆重登場!

      古今76社會思潮名家╳ 135重點分析概念 ╳ 400幅可愛又趣味的漫畫圖解
      一本讓你秒懂社會學,連結世界與自己,成為理想中的那個人!

      輕鬆。有趣。必讀。
      ✔中學生 ✔大學生 ✔新鮮人 ✔文藝人
      ✔上班族 ✔soho族 ✔主夫主婦 ✔銀髮族
      讓你「見樹又見林」的人生必修課!

      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我們都曾有過迷失自己的感受,
      彷彿世界不站在我這邊,我也不屬於這個社會。
      閱讀這本書,從歷來思想名家的精妙剖析中,
      讀懂社會運行的規則,活出獨一無二的自我!

      ▌為什麼人際之間有那麼多規矩?我不能做自己就好嗎?
      涂爾幹(Emile Durkheim)用「社會事實」告訴你──
      社會一點也不抽象,反而像物體一樣實際存在,我們必須照規矩走,社會才不會瓦解。

      牟斯(Marcel Mauss)的「禮物論」告訴你──
      人與人之間就像送禮與回禮,要有來有往才能維持關係,拒收就是發起戰爭!

      ▌為什麼躋身上流那麼困難?如何才可以走出自己的小圈圈?
      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用「文化資本」告訴你──
      不只是財產,就連品味、人際關係,都是家庭傳承給下一代,很難靠一己之力獲得。

      格蘭諾維特(Mark Granovetter)用「弱聯繫」告訴你──
      最親密的家人、好友未必能幫你,多與不熟的人往來,才能突破同溫層的限制!

      ▌為什麼購物那麼快樂?又為什麼撞衫讓人不爽?
      范伯倫(Thorstein Veblen)的「有閒階級論」告訴你──
      奢侈品消費以前是有錢人的特權(只有他們才有錢有閒),現在人人都可以買東西炫耀了。

      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的「符號消費」告訴你──
      我們買的不是商品,而是符號,更是專屬於自己的個性,所以跟人撞衫當然會不爽!

    本書特色

      ★沒有社會學基礎也OK!400幅好可愛漫畫,讓你秒懂社會學!
      古今76位社會思潮名家,從「社會學之父」孔德,到「後現代主義」大師布希亞,
      全部化身可愛漫畫人物,圖解135個重點概念,讓你馬上翻,馬上懂,迅速掌握社會學核心概念。

      ★隨翻,隨學,好輕鬆!社會學竟然跟我們那麼近!
      最親切的圖文排版,讀來全不費工夫。
      直覺式的漫畫圖解,讓你一頁一頁輕鬆學習。
      500則索引,方便隨時翻閱查詢!

      ★名師審定與推薦,專業有據!
      《社會學超圖解》中文版邀請社會學系專業教授審定,知識精確,讓學習更放心。

    樂讀推薦

      ★朱嘉漢 作家、臺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李明璁 社會學家、作家
      ★林皇德 臺南一中學務主任
      ★林靜君 臺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
      ★范 雲 立法委員、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曹家榮 世新大學社心系助理教授
      ★康庭瑜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
      ★陳嘉行 知性藝人
      ★彭如婉 景美女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
      ★黃益中 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鄭國威 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依姓氏筆畫排序)

    好評推薦

      ◆看漫畫就可以學習社會學◆
      「如果學社會理論像看漫畫該有多好!」
      《社會學超圖解》實踐了我的夢想。這本書的出版不僅是莘莘學子的福音,也有助於一般人理解社會思想,大大降低進入社會科學理論的門檻。──戴伯芬/中文版審定.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清楚又內行,最棒的入門書◆
      《社會學超圖解》首先吸引人的地方在於,繪圖的風格可愛,圖解也清晰,可讓入門者感到親切,也易於理解。
      此外,作為引介性作品,當中所論及的社會學思想家、名詞解釋等,也有驚人的豐富性與全面性,讓人感到相當「內行」。──朱嘉漢.作家、臺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擁有了絕對不後悔◆
      這是一本所有社會學初學者擁有了都不會後悔的索引書。
      社會學是一門眾家爭鳴的學科,因此大概也鮮少有人可以在腦袋裡完整地記下各家路數、理論概念與經典文獻。本書作為一種索引式的圖鑑,正能夠幫助初學者探索社會學的世界。──曹家榮.世新大學社心系助理教授

      ◆脈絡清楚,引導學子探索人文社會的領域◆
      讀者可以由歷史脈絡綜觀近代社會學的發展過程,又能微觀各種社會學的理論以及各個重要社會學家的主張,非常推薦想要進一步探索人文社會科學的高中學生閱讀!──彭如婉.景美女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

      ◆閱讀社會學,讓你改變看世界的方式◆
      藉由這本書開始認識社會學,你將更能冷靜面對社會上各種紛擾,也可能會更熱血地想改變社會,不管怎樣,你都會擁有更清澈的新視角,我相信這是每個人都值得具備的素養。──鄭國威.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查看更多...
  11. 自由的窄廊
    $227.00

    內容簡介

    解答人類政治史上最大難題的偉大之書。──賈德.戴蒙 ,《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作者 睽違七年 宏觀典範之作
      問題已經不只是「國家為什麼會失敗」,而是居然有國家能成功。
      ***
      為什麼有些國家能保障自由,有些國家卻宰割公民?還有些國家徒具形式,根本無法有效治理?

      自由,意謂不受他人力量宰制,無須時時生活在恐懼之中。可是,綜觀人類歷史數千年,自由十分罕見。多數時候,強者為所欲為,弱者任憑宰割。理當維持秩序的國家機器若非不存在,就是淪為壓迫的幫兇。為什麼會這樣?

      艾塞默魯與羅賓森教授回顧古今中外,引領讀者走訪一個又一個文明故事。從雅典城邦、阿拉伯與中東、非洲、夏威夷與大洋洲、前蘇聯、歐洲、中國與美國。兩位作者主張:國家機器強,社會更要強,互相制衡,踏入「窄廊」,自由才有保障。

      本書結合兩位最優秀的政治與經濟學家,奠基於多年原創研究,建構一套清晰、具體的政治經濟學模型。非常適合回應當前全球關心的重大課題:
      ◆ 如何約束國家機器、進入通往自由的窄廊?這是西方國家的專利嗎?
      ◆ 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由,是自由嗎?專制國家締造經濟榮景後,能夠回頭保障公民自由嗎?數位極權國家崛起,會終結自由秩序嗎?
      ◆ 國家在什麼狀況下無法繼續保障自由?國家機器失控,還是社會癱瘓國家?美國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失去自由的國度嗎?臺灣呢?

      不折不扣的大歷史分析,民主起源論最精彩的一說。──朱敬一(中央研究院院士、特聘研究員)

    本書特色

      民主在退潮,自由在崩壞,身處動盪的時代,
      馴服國家機器、保障公民自由的關鍵究竟何在?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作者 跨越千年政治、經濟與歷史,
      解答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政治難題。

    各界推薦

      專序推薦:
      朱敬一 中央研究院院士、特聘研究員

      專文導讀:
      林明仁 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特聘教授
      陳嘉銘 中研院人社中心副研究員

      列名推薦:
      王宏恩 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學系助理教授
      吳叡人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沈榮欽 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
      范 雲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葉 浩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蔡依橙 醫師、「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閻紀宇 風傳媒執行副總編輯
      戴興盛 東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顏擇雅 出版人、作家

    好評推薦

      ★★★★四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賈德.戴蒙、各國媒體 一致推薦
      ★★★★《金融時報》2019年度經濟學必讀書單第一名!《科克斯評論》2019年度選書

      強大的國家機器如何能與公民的自由共存?這是人類政治史上最大的難題。因為人類社會在過去一萬年來的發展趨勢,就是從小部落變成強大、足以讓數百萬人社會維持運轉的中央集權國家。這本偉大的書為這一根本難題提供了答案。您會發現它讀來發人深省,令人愉悅。──賈德.戴蒙,《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普立茲獎得主

      我們應如何看待當前民主國家面臨的挑戰?這本精彩、及時的書提供了一個簡單且強大的理論框架,評估各種不同的國家治理方式。本書的分析提醒我們必須保持警覺,維持國家與社會之間的適當平衡──也就是維持在「自由的窄廊」裡──避免陷入無政府狀態或獨裁統治。──本特.荷姆斯壯(Bengt Holmstrom),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自由得來不易。有許多人仍受政府效率低下之苦,被困在社會規範和傳統的籠子裡。其他人則被專制的巨靈制服。在這本深具原創性且令人愉悅的曠世巨作中,兩位作者帶我們穿越時空、穿越文明。這是一項只有他們才能達成的非凡成就,註定能再次締造《為什麼國家失敗》的出色表現。──尚.梯若爾(Jean Tirole),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自由的窄廊》帶我們踏上穿越大陸和人類歷史的迷人旅程,找到自由的關鍵要素。在眼下這個時刻,沒有比這更重要的發現,也沒有比它更重要的書。──喬治.艾克洛夫(George Akerlof),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又一本出色、有見地的書,兩位作者指出成功維持一個民主國家的重要與艱難。書中例證與分析族繁不及備載,讀來十分愉快。──彼得.戴蒙(Peter Diamond),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兩位世界上最優秀的社會科學家合寫的權威之作,有著無數真知灼見與值得學習之處,這是一本真正的大師傑作。本書透過豐富的歷史資料,研究國家與社會之間的微妙平衡,得出了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結論,每位會思考的人都應該意識到:自由既罕見又脆弱,艱難地在暴政和無政府狀態之間撐出空隙。──喬爾.莫基爾(Joel Mokyr),西北大學經濟系教授,《富裕的槓桿》作者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一書出版時,許多人仍然認為美國是廣納性制度的主要典範──該國保障財產權和法治,實現了民主和富足。今天,美國收入分配的扭曲程度不亞於任何財閥當政的社會,代表性政治體制在一位煽動者的攻擊下似乎異常脆弱。《自由的窄廊》自創了術語「紅皇后效應」,用來代指為維護開放政治體制而進行的從不停歇的鬥爭。公民社會必須以最快的速度跟上獨裁領袖的步伐,並遏制他們的專制傾向。──丹尼.羅德里克(Dani Rodrik),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政治經濟學教授,《全球化矛盾》作者

      兩位作者列舉了不同文明的成功或失敗案例,分析國家與社會之間的關鍵平衡,十分過癮。《自由的窄廊》註定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書,替任何認真的政策制定者、學者或公民描繪了自由的未來。──艾瑞克.布林優夫森(Erik Brynjolfsson),麻省理工管理學院教授,《第二次機器時代》作者

      並不是沒有國家壓迫就叫做自由,這是本書最關鍵、最正確的洞見。這本新書比前作更具原創性、更刺激,不只關注制度,更著眼於國家究竟如何運作。──馬丁.沃夫(Martin Wolf),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首席經濟評論家

      兩位作者問出了最根本的問題:如何解釋民主與專制的興衰?他們提供了一個充滿挑釁的框架來分析我們當前的民主危機,理解追求民主和自由的願望在當今面臨著什麼樣的危險。──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本書的挑釁論點在直覺上是成立的,是一部獲益無窮的作品。──科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 starred review)星級評論

      本書分析指出,自由是國家與社會不斷平衡的結果。如果英國(乃至美國)正在失去這樣的平衡,我們所享有的自由會不會開倒車?這是一本重要且令人不安的作品,在這動盪不安的時代讀來宛如警醒。──觀察者雜誌(The Spectator)

      野心驚人之作,旨在解釋自由為何並不總是存在於世上每個角落。──新聞週刊(Newsweek)

      必讀之作。──圖書館學報(Library Journal, starred review)星級評論

      社會需要國家,國家也需要社會。兩位作者將豐富的全球史細節應用到一個簡單的分析框架中,針對當前的極權主義和無政府社會這兩個互相對立的風潮,提出了強有力的反駁論據。──保羅.克里爾爵士(Sir Paul Collier),《外交雜誌》譽為全球頂尖思想家,前世界銀行發展研究組主任

      出色且具有洞見,對當前世局再合適不過的一本書。全世界的國家正在為政府與社會之間的緊張局勢而一籌莫展,不分左派右派的民粹主義都只提出輕率且危險的答案。相比之下,本書的兩位作者證明,只有結合能幹的國家機器與強大的公民社會──缺一不可,才能走進自由的窄廊。這是通往繁榮的正途,但正如本書所說的,「絕非易事」。──麥可.巴柏爵士(Sir Michael Barber),英國教育學家,《如何管理政府》作者

      《自由的窄廊》奠基於二十年比較研究的成果。雖然兩位作者都是經濟學家,但這本書並未充斥著經濟學術語或大量數字,而是和前作《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一樣好讀。他們偏好制度分析,比較富裕民主國家和絕大多數貧困充斥的絕望國家之異同。他們有幸生長在前者,擁有充滿自信的社會與高效率的國家機器。自由就像希臘神話中的九頭蛇,在對抗單頭的專制巨靈時,沒有失敗的空間。──保羅.卡特里奇(Paul Cartledge),劍橋大學現代史教授,《劍橋插圖古希臘史》主編

      雄心勃勃且發人深省,本書分析了當今許多關鍵主題,並將它們與世界上許多不同地方的歷史證據巧妙地聯結在一起。──高盛集團首席經濟師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金磚四國」一詞的發明者

    查看更多...
  12. 應許之地:歐巴馬回憶錄
    $283.00

    內容簡介

    ★全球授權25種語言,唯一與美同步中文版★
    ★歐巴馬第一本白宮生涯回憶錄★

    第一位美國非裔總統,他創造歷史、改變世界、也完成自我,更於任內獲諾貝爾和平獎——
    在世界動盪、時局紛亂的當下,最需要聆聽他的故事,汲取他的力量

      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在備受期待、激勵人心的回憶錄第一卷中,道出一段令人難以置信的冒險旅程,其中的私人細節引人矚目:他從尋求自我認同的年輕人到當上自由世界的領袖,包括他的政治養成和第一屆總統任期內的重大時刻,充滿戲劇性轉變與動盪。

      歐巴馬帶領讀者踏上了精彩又動魄的旅程,從他最初從政的抱負到打贏關鍵的愛荷華州黨團會議初選,見證了基層激進行動主義的影響力之大,左右了二○○八年十一月四日那晚劃時代的大選夜,成功將歐巴馬送入白宮,成為美國第四十四位總統,也是第一位美國非裔總統。

      回顧總統任內,他以獨到而周延的觀點,探索了總統權的範圍與侷限,也以獨特見解,剖析美國涇渭分明的政黨政治以及國際外交上的折衝。歐巴馬帶領讀者深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以及戰情室,進入莫斯科、開羅、北京等地。透過本書,我們能一窺其思路,包括他籌組內閣時的全盤考量、苦思如何解決全球金融危機、忖度俄羅斯總統普丁的盤算、克服看似無法踰越的逆境讓〈平價醫療法〉(Affordable Care Act)在國會闖關、為了美國在阿富汗的戰略與將領起衝突、落實華爾街改革、因應災難性的墨西哥灣油井爆炸、授權狙擊賓拉登的「海神之矛行動」等等。

      本書出奇地私密並充滿內省,講述他敢於翻轉歷史的故事,以及他這個社區工作者的信仰在世界的舞台備受考驗。歐巴馬非常坦率,告訴我們他以美國黑人的身分競選公職,承載著擁抱「希望與求變」的世代對他的期許,以及做出高風險決策時面臨的道德挑戰,他是如何平衡並兼顧三者。他大方吐露海內外反對他的聲音與勢力,生活在白宮對他妻女的影響,也毫不畏懼地揭露他對自我的懷疑與失望。然而他堅信,在美國這個仍在進行中的偉大實驗裡,進步始終是可能的。

      這本優美而有力量的書記錄了歐巴馬的信念,民主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而是在同理心和共識的基礎上,靠大家攜手每天一起努力而成。

      【歐巴馬總統於推特發文】

      「沒有一種感覺勝過完成一本書,我以本書為榮。過去這些年,我反思自己任內的表現,在本書,我嘗試誠實交代自己投入總統大選的始末與任內的表現:重大事件以及背後的操刀人;我對自己做對與做錯一些事的看法;以及我的團隊和我必須面對的政治、經濟、文化勢力──那是一股我們國家目前仍在苦苦奮戰的反撲力量。在本書,我也努力讓讀者了解蜜雪兒和我這些年的個人親身經歷,迭宕起伏好不精彩。最後,在我們國家經歷如此巨大動盪之際,本書提供了我廣泛的看法,包括如何癒合分裂的社會,帶領國家繼續向前,以及讓民主適用於每一個國民,這個艱巨大任務,無法只靠任何一個總統,而要靠我們全體公民的參與投入。除了有趣以及內容豐富之外,我最希望本書能夠激勵全國乃至全球的年輕人,高舉指揮棒、提高音量、為追求更美好的世界盡一份心力。」

    本書特色

      1.看歐巴馬逆轉勝傳奇:歐巴馬親撰,白宮生涯首度公開
      從首位非洲裔的總統到蟬聯八年,歐巴馬的白宮生涯就是當代美國的縮影。他如何平地崛起,逆轉勝,至今仍深得人心?他首度揭秘,娓娓道來生涯關鍵事件:金融風暴、打造健保、伊拉克撤軍、訪問中國、達成核武協議等,難得現身說法,引爆全世界關注好奇。

      2.看歐巴馬從「我」走到「我們」:現在最需要、一本啟發個人生涯與國家處境的書
      具非裔與白人血統、出身平凡且父親早逝,遭遇身分認同危機的他,卻勇敢投身社會運動,積極接受非裔身分,以對非裔之愛,轉為對全美國人民服務之心,進而成為美國第一位非裔總統。在社運風起雲湧的當下,面對每個社會皆有的不平等,無論族群、性別或階級,個人如何在尋求「我」的身分認同、生命意義,如何啟發「我們」共同癒合分裂社會、創造更好未來?歐巴馬的生涯正是的最佳見證。

      3.看歐巴馬雋永的文字和說故事的本領:最好看的傳記文學!
      一向文采斐然、充滿魅力的他,道出許多從沒對外說過的內心話。這段精彩的人生,讀來興味盎然。難怪編輯拍案叫好:「史上最好看的政壇回憶錄!」

      4.看國際局勢:歐巴馬登上G20大國交鋒舞台,各種折衝角力
      親臨大國角力現場,看歐巴馬怎麼登上國際舞台,和法國薩科齊、德國梅克爾和俄國普丁、中國溫家寶與胡錦濤等人周旋。他怎麼想、怎麼做?本書一解好奇。

      5.看中國如何崛起、歐巴馬如何應對:揭開全球化向中傾斜、世界變局之初內幕
      歐巴馬經歷中國崛起過程:列強鼓勵中國融入全球經濟,遂從廉價勞動力來源晉階科技大國,他預見中國成為挑戰美國地位的潛在威脅,試圖鞏固美國勢力範圍以牽制中國,在「合作」與「對抗」之間求取平衡。帶讀者見樹更見林,從國際權力架構回顧大局變遷、透視現今版圖,進而預見未來。

    名人推薦

      呂秋遠/律師、作家
      李四端/知名主播、主持人
      林昶佐/立法委員
      阿 滴/YouTube創作者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胡元輝/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胡培菱/美國華盛頓大學寫作中心及法律系教授
      張國城/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副主任
      許毓仁/前立法委員、「TED X Taipei」創辦人
      郭奕伶/商周集團執行長
      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醫師、《人生路引》作者
      顏擇雅/作家、出版人
      (依姓名筆劃排序)

      「歐巴馬的人生錯綜複雜,在成長的過程看到了整個美國社會中種族、族群、宗教等各個面向的鴻溝跟對立。是否能不以打倒別人的方式,而是團結更多的人、用『加法』的方法來實踐政治理念?這本書可以為台灣人帶來啟發,並且尋找到自己的身分定位。」──林昶佐,立法委員

      「我喜歡研究人,很喜歡前美國總統第一夫人蜜雪兒‧ 歐巴馬,對人濃厚的關懷,還有身為女性如何活出自我的洞見。我欣見政治人物出書交代自己重要決策的背景,公評留給後世,但整理過往之後的視野清晰,則留給自己。很期待閱讀歐巴馬總統的自我剖析!」──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歐巴馬曾簽署〈患者保護與平價醫療法案〉,因此多保障了數千萬美國人的基本健康,但強制納保被判定違憲,贊成與反對兩股勢力仍不斷拉鋸。
      本書由他親撰,既啟發年輕人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同時也能報效國家。絕對是今年最不能漏讀的巨作。」──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醫師、《人生路引》作者

     

    查看更多...
  13. 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者給我們的生死教育課
    $118.00

    內容簡介

    無言身教,無言感激

    死亡是一個點,生命卻是一條線。在這條線上,遺體捐贈者選擇在離世後成為「無言老師」,延續生命的意義,帶領我們從死看生,活好當下。

    我曾遇過一位病人,他的家人不多,當感到年齡大了,知道終有一日會離開人世,希望為社會做些事,例如貢獻在醫學教育上。他知道當「無言老師」能夠幫助醫學生,因這軀體能成為學生深入了解人體結構的重要教材,認識各個器官和人體奧妙。在整個過程中,希望讓學生明白如何尊敬一個人,無論是生是死,每個人都需要有尊嚴,需要受到重視。

    如果各位正考慮或曾經考慮參加「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我想在此呼籲,這個捐軀的行動十分有意義,因為這不單讓醫學生在解剖教學上有學習樣本,並且在學習過程中,學懂如何尊敬別人的遺體,以至學習尊重人的一生。
    ——沈祖堯教授

    查看更多...
  14. 無言老師給我們的21堂解剖課
    $128.00

    內容簡介

    從醫科生必修的21堂解剖課為藍本,讓讀者認識人體結構,即使不是醫科生,亦能一探人體奧妙!
    本書先以解剖學歷史作切入點,令讀者了解解剖學的起源與演變,接着通過21堂真實人體標本照片的解剖課,帶領讀者認識人體結構的基本概念,更會按器官功能加入生理學、病理學、法醫學、急救學及公共衛生等小知識,將看似複雜的醫學知識應用在生活層面中。

    查看更多...
  15. 政治的道德(第三版)(精裝)
    $140.00

    內容簡介

    權力的正當性,從何而來? 公民怎樣才算活得好,活得有尊嚴? 政治世界,真的有道德可言嗎? 「為了信念而活的人,深信只有在生命中活出這些信念,人格才算完整,社會才得正義。這是可實現的理想,只要我們願意為此努力。有信念,就有希望。我祈願這本書,可以陪伴香港人走下去。」 ──周保松 本書初版及增訂版曾分別榮獲: 2015年第八屆香港書獎 及 2017年香港出版雙年獎(社會科學) 一個重視個人自主的正義社會,應該為自由平等的公民提供公平的機會和條件,使得每個人能夠實現自主人生。這意味著國家不能任意對待公民,也不能視公民僅為工具,而必須尊重個體的基本權利。政治必須講道德,因為人具有尊嚴。這是政治道德的起點。 作者為第三版增寫了一篇序言,書末亦收錄兩篇近作:〈論政治哲學〉及〈正義社會提綱〉。 ------------------ 本書以慎密的邏輯、簡潔的語言有力地推翻了政治現實主義、犬儒主義和價值懷疑主義。作者書翰如流,狠批時弊,為捍衛眾生的基本道德權利樹立了行為典範。 —關信基(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榮休講座教授) 作為公共領域中的思想者,周保松直面現實,但拒絕看透世情;他用追根究柢的詰問,表達對不同意見的尊重態度;對於美好人生,他則毫無赧顏地抱持著嚮往與信心。 —錢永祥(台灣中央研究院兼任研究員、《思想》總編輯) 政治哲學是古老的學問,在當代哲學中亦為一門顯學,自由主義則是這顯學中的主流。此書既能為初學者帶來深切啟發,專家學者亦能從中裨益。 —陳祖為(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查看更多...
  16. 政治的道德(第三版)(平裝)
    $110.00

    內容簡介

    權力的正當性,從何而來? 公民怎樣才算活得好,活得有尊嚴? 政治世界,真的有道德可言嗎? 「為了信念而活的人,深信只有在生命中活出這些信念,人格才算完整,社會才得正義。這是可實現的理想,只要我們願意為此努力。有信念,就有希望。我祈願這本書,可以陪伴香港人走下去。」 ──周保松 本書初版及增訂版曾分別榮獲: 2015年第八屆香港書獎 及 2017年香港出版雙年獎(社會科學) 一個重視個人自主的正義社會,應該為自由平等的公民提供公平的機會和條件,使得每個人能夠實現自主人生。這意味著國家不能任意對待公民,也不能視公民僅為工具,而必須尊重個體的基本權利。政治必須講道德,因為人具有尊嚴。這是政治道德的起點。 作者為第三版增寫了一篇序言,書末亦收錄兩篇近作:〈論政治哲學〉及〈正義社會提綱〉。 ------------------ 本書以慎密的邏輯、簡潔的語言有力地推翻了政治現實主義、犬儒主義和價值懷疑主義。作者書翰如流,狠批時弊,為捍衛眾生的基本道德權利樹立了行為典範。 —關信基(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榮休講座教授) 作為公共領域中的思想者,周保松直面現實,但拒絕看透世情;他用追根究柢的詰問,表達對不同意見的尊重態度;對於美好人生,他則毫無赧顏地抱持著嚮往與信心。 —錢永祥(台灣中央研究院兼任研究員、《思想》總編輯) 政治哲學是古老的學問,在當代哲學中亦為一門顯學,自由主義則是這顯學中的主流。此書既能為初學者帶來深切啟發,專家學者亦能從中裨益。 —陳祖為(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查看更多...
  17. 論君權 Of Empire
    $82.00

    內容簡介

    「偉大思想系列」叢書精挑細選了偉大思想家、先驅、激進分子和夢想家的經典著作,當中的思想曾經撼動世界,也塑造了讀者的人生。 弗朗西斯.培根的代表著作涵蓋憤怒、 野心、婚姻、金錢、嫉妒、帝國等題材。 他堅拒迷信,注重實證,提倡理性思考及合理論證, 促使他成為現代科學思維之父。 本書特色: - 「現代科學思維之父」培根以理性、科學的思維,深入及有系統地探討不同範疇,例如:君權、婚姻、妒忌、愛情、財富、建築等等…… - 作者學識淵博、見微知著,善於多角度分析事物。
    查看更多...
  18. 陰謀論 On Conspiracies
    $82.00

    內容簡介

    「偉大思想系列」叢書精挑細選了偉大思想家、先驅、激進分子和夢想家的經典著作,當中的思想曾經撼動世界,也塑造了讀者的人生。 尼可羅.馬基雅維利是史上最著名的戰略家之一。 本書闡述了在他所處的年代,獲取政權的關鍵,包括陰謀的危險性及軍隊的結構。 他亦就戰略及軍紀提出意見,並解釋為何威迫下達成的協議不能長久。 本書特色: - 作者是史上最著名的戰略家。 - 多維度分析戰爭涉及的各個元素,包括政權、軍隊、戰略、陰謀等…… - 作者宏觀地剖析他所處的年代,國家之間的微妙關係,並提出征戰建議。
    查看更多...
  19. 論戰爭的性質 On the Nature of War
    $82.00

    內容簡介

    - 作者親自參加多次戰役,且是首位對戰爭作深入分析的軍事理論家。 - 本書對戰爭的各個方面,進行了認真、有系統、富哲學性的分析。 - 本書對各國政治家發揮著持久的影響力。 「偉大思想系列」叢書精挑細選了偉大思想家、先驅、激進分子和夢想家的經典著作,當中的思想曾經撼動世界,也塑造了讀者的人生。 本書提出戰爭是達致政治目的手段, 書中觀點對往後的軍事戰略家及政治家影響深遠, 且持續影響著國家如何使用武力來壓制敵人。
    查看更多...
  20. 人類幸福 Human Happiness
    $82.00

    內容簡介

    哲學家暨數學家帕斯卡探討人類追尋幸福的意義。 「偉大思想系列」叢書精挑細選了偉大思想家、先驅、激進分子和夢想家的經典著作,當中的思想曾經撼動世界,也塑造了讀者的人生。 《人類幸福》裏的散文和箴言, 由17 世紀的哲學家和數學家帕斯卡創作, 當中深入並正面地探討 人類能否在生活中找到滿足感及真正的喜樂, 或信仰上帝是否人生一場明智的賭博。
    查看更多...
  21. 社會契約論 The Social Contract
    $92.00

    內容簡介

    人生來是自由的,卻無處不受枷鎖的束縛。 ★ 以簡潔的文字,帶給你偉大的思想啟迪。 縱觀歷史,有些書能改變世界,這些著作扭轉了我們對自身和他人的看法,甚至引發爭論、產生異見,挑起戰爭,催化革命。這些著作發人深省,激發憤懣,鼓動情緒,提供慰藉。它們使我們的生命變得豐盛,卻同時帶來破壞。 “偉大思想系列”叢書精挑細選了偉大思想家、先驅、激進分子和夢想家的經典著作,當中的思想曾經撼動世界,也塑造了讀者的人生。 盧梭對於人類自由讓人震撼的呼聲推動了法國大革命,而且至今仍主導著我們對如何作出管治的討論。《社會契約論》被視為一份政治恐慌的藍圖,也作為民主的基礎宣言。 本書特色: 1. 書中關注的是人類社會普遍性課題之所在,且並非僅指出一時性的解決之道,而是發揮著持久的影響力,使讀者可以終身獲益。 2. 同時收入中英雙語。
    查看更多...
  22. 人類學好野——關於人類的,我都想學
    $118.00

    內容簡介

    人類學是甚麼?就是學人類啊! 人類,在地球上各處生息。 人類學家,在世界各地的田野中經歷,親身走進他人的生活與生命, 把細碎的日常,拼湊出「人類社會與文化」的大圖畫。 一群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學者,走訪你能想像的各種社群和田野: 在巴基斯坦的市集學寶石切割,到台灣的漁港看海洋生態發展; 在香港的重慶大廈與難民對話,到意大利當華人女咖啡師…… 人類生活複雜又「奇怪」,平常中見「異常」, 見微知著,看似瑣碎的情境構成人類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了解其他人類,是要理解,亦為反思。 每個人也可以是人類學家,尋找自己生活中的「人類學感」。 關於人類的,還有很多要學。 -首本香港出版的人類學普及讀物,向讀者介紹較少人了解的人類學之餘,也可以從書中看到各地的文化 -本書行文淺易,沒有艱澀的學術理論,只是說故事式介紹各位人類學家在各地的經歷及觀察 -收錄暢銷書《重慶大廈》作者Gordon Mat-thews有關「香港人身分」的文章,有關訪問於網上熱傳
    查看更多...
  23. 自由人的平等政治(新版)
    $100.00

    內容簡介

    甚麼是自由主義?它為何值得我們追求?「自由個體以平等尊重的方式彼此相待,共同建立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 本書收錄作者對當代自由主義的研究,尤其是羅爾斯的政治哲學。而作者近年主張的「自由主義左翼」觀點,亦在書中逐步展開,包括對社會正義的看法,對資本主義與自由兩者關係的剖析,對文化保守主義的回應,以及對道德與幸福能否及應否契合的討論等。這些問題看似抽象,但都是現代社會需要處理的大問題。 「自由」和「平等」,不僅是理解羅爾斯的正義理論的關鍵所在,也是自由主義最為重視的政治價值。基本權利、憲政民主、機會平等、文化多元、完善的社會福利保障和公平的財富分配等,都是自由主義左翼追求的目標。如果我們將這些目標放在今天的社會,當可清楚見到自由主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書評 / 推薦 「周保松對於自由主義的瞭解是深入的,分析是細緻的,而他對自由主義的辯護所提出的論證,也是強有力的。這本書可以使大家對自由主義,尤其是羅爾斯的理論,有更好的瞭解。」──石元康(前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 「這本書是學術上的力作,開拓了思想的視野,面對當前中國與香港的社會狀況,也具有深重的現實意義。」──錢永祥(台灣中央研究院兼任研究員) 「周保松不是自由主義的學究式闡釋者,他本身就是自由主義者,更確切地說,是平等主義式的自由主義者。作者帶著自覺的華語語境問題意識,毫不掩飾自己的價值觀念及其預設,行文平和、以理服人,因此書中極少有意識形態色彩,在學風上亦屬難得之作。」──慈繼偉(香港大學哲學系教授) 「對作者而言,政治哲學從來不是知識貴族的智力遊戲,而是與現實世界的人生和社會息息相關,探究公民生活的根本性問題:我們應當如何生活在一起?嚴謹的理據與明晰的論證,是周保松格外突出的風格。」──劉擎(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全書並非自言自語,單向獨白,而是不斷向自己提問,提醒自己和讀者哪些理論問題仍有待處理,哪些問題必須再作解釋,然後加以論述,逐步釋疑。這種論述風格,有效拉近作者思路與讀者的距離,引領讀者逐步深入了解自由主義的思想體系。」──杜耀明(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
    查看更多...
篩選

23 Items

每頁
Set Descending Direction
查看 Grid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