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
-
像看花一樣看著你$107.00
內容簡介
韓國全民瘋讀!
BTS防彈少年團隊長RM必讀推薦
韓劇《男朋友》劇中定情書
李鍾碩‧宋慧喬‧朴寶劍‧BLACKPINK主唱Jisoo都讀他的詩「讀羅泰柱的詩,就像收到一份禮物,心靈得到了慰藉。我想把這樣的時刻和更多人分享。」──李鍾碩
- 韓國國民詩人羅泰柱最受歡迎詩選,收錄名詩〈草花〉
- 霸佔各大排行榜,一個月暢銷10萬冊,累積銷量達55萬冊!
- 李鍾碩最愛的詩人,破天荒合作攝影詩集
- BTS防彈少年團隊長RM、J-Hope・BLACKPINK主唱Jisoo力薦
- 2018年韓劇《男朋友》,劇中朴寶劍與宋慧喬的定情書
當你徬徨、孤單、忘了如何去愛的時候,
他的詩像一個大大的擁抱,療癒你心上的傷,帶你看見幸福的可能。《像看花一樣看著你》這本詩集從IG、推特、部落格等網路平台上,收羅年輕讀者喜愛的羅泰柱詩作精選115首。寫詩60載的羅泰柱爺爺,是韓國國民詩人,又因常寫花草入詩,被稱為草花詩人。羅泰柱在小學任教40餘年,與孩子每天的一來一往,讓他的文字始終真誠,充滿溫暖的人生智慧。最有名的〈草花〉一詩曾獲選為韓國全民最愛的一首詩,收進國小及國中教材,深受讀者的愛戴。羅泰柱2007年離開教職後,重病被醫生宣告不治後痊癒,他重新感受到人生的珍貴與無常,進而在家鄉創建草花文學館,並開辦多項文學獎鼓勵創作人,成為韓國文壇一束溫暖曙光。
「我想成為一個有用的詩人。我想為那些在生活中掙扎、疲倦的人,當他們的手帕,當他們的花,當那隻靜靜放在他們肩膀上的手。」──羅泰柱
詩人的筆──
寫「愛」:
不那麼美的看作美,是愛
不那麼好的想成好,是愛
即使有討厭的事也忍下來
不只起初如此
直到後來,很久很久的後來都一直如此
就是愛。
寫「思念」:
有不准走卻想走的路
有告訴自己不要見卻想見的人
有不許做卻更想做的事
那是人生,那是思念
那是你。
寫「幸福」:
天黑時,有可以回去的家
疲憊時,有可以想起的人
寂寞時,有能獨自哼唱的歌。
寫「生活」:
不要像我一樣生活
要像你自己一樣生活
不要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詩人的話──
關於「寫詩」,他說:
我寫詩很長一段時間,最開始是16歲的時候。那時有了心上人,想要寫情書給她沒寫成,取而代之開始寫詩。那之後,60年來我沒有一天不寫詩。這麼多年來,我從沒改變的是,始終以寫情書的心情來寫詩,將想法傳達給世人。我會為了寫一首詩而從睡夢中爬起床。即使在夢裡,即使是一首不完整的詩,也必須抓住它並寫下來。你必須抓住任何東西並珍惜它,這就是我至今不去尋找詩的原因。詩,俯拾即是,就像在街上撿到被遺棄的珠寶,到處都是寶石,任何觸動我心的東西都可以是一首詩。關於「讀詩」,他說:
不能用像準備入學考試那樣來讀詩(笑),如果不理解,盡情享受就好。某些東西本來不懂,但某個時刻會突然發現它說得通了。詩不是用「理解」的,而是用「感覺」的,就像我們不了解樂理仍能感受並享受音樂一般。關於「好詩人」的定義,他說:
必須擁有一顆善良且柔軟的心,在廣泛的領域中學習,過好自己的生活。除了詩,我還閱讀很多兒童讀物、小說、評論、戲劇和散文。努力生活,努力學習,努力工作,懷抱一顆善良且溫柔的心。如果你生活在一個美麗的世界,你就會寫出好詩。 -
玫瑰是沒有理由的開放:走近現代詩的40條小徑$120.00
內容簡介
40堂詩意講座X 63首現代詩經典。
廖偉棠帶路,說新詩也說詩人的故事,
開啟人們對情感節奏的感知,走近文字蘊藏的詩意。詩是什麼?是文字美感。
美感是肉體感受,不是理性判斷結果,
當波赫士要說明詩歌時,他引用了德語詩人西萊修斯(Angelus Silesius)的一句話做總結:玫瑰是沒有理由的開放。(The Rose is without an explanation; She blooms, because She blooms.)「新詩」誕生超過一百年,人們熟悉胡適、徐志摩、余光中這些著名詩人,<人間四月天>、<再別康橋>、<鄉愁>也是許多人朗朗上口的名篇,為什麼人們還是對現代詩陌生,或是認定現代詩難懂呢?
這本書是熟悉古典詩文,又熱愛現代詩創作的廖偉棠,透過四十個角度與主題,深入淺出地帶領讀者重新認識「詩意」,認識現代詩與文字的美。全書含括近百年來的經典詩人和詩作:周夢蝶、瘂弦、洛夫、夏宇、北島、顧城、西西、梁秉鈞、黃燦然、張棗、余秀華、洛爾迦、宮澤賢治、保羅·策蘭、奧登、布考斯基、辛波絲卡、胡適、卞之琳、廢名、穆旦……廖偉棠文情並茂地引詩論藝,除了是一本了解詩歌的完整論述,也是展現廖偉棠豐厚詩歌教養的創作,是現代詩的入門書。
本書特色
★霧室封面設計
★整理自廖偉棠有聲詩歌課《詩意》
★深度廣度兼具的一次中外經典現代詩彙整 -
游離的詩(新版)$105.00
內容簡介
這本書裏收的,是我在一九八九至九四年間的新詩,尤其是離家在外那一些日子寫下的詩。 我在一九八四年回到香港以後,因為工作忙碌,有幾年很少到外面去。直到八九年下半年,才又懷著複雜的心情外望。尤其看到圍牆倒塌,東歐變天,更令人在期待之餘,亦復有不少感概。我九○年才到柏林,在東西德幣制統一之際在那裏住了一個夏天,乘著地鐵,不覺就踏上東邊的土地,看見新的氣象,但同時也看見隨來的新的問題。第三輯裏開頭幾首詩,就是當時寫下的。 特別感到不容易為在這樣的狀態下寫成的幾輯新做改一個名字。最先想叫《無家的詩》,後來想叫《離家的詩》,但都好像說得不是太強就是太弱、不是太虛就是太實了,而且太硬帶來過分年富於現況的聯想。周蕾剛好回港,提議了《游離的詩》這書名。我覺得很好。多謝她。 -一九九四年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