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會員即享九五折!購買任何2件產品可享本地免費送貨服務!
篩選

15 Items

每頁
Set Descending Direction
查看 Grid List

社會科學與政治 - 中文書

如水赴壑—香港歷史與意識之流
$128.00

內容簡介

「誰控制了歷史,就控制了未來;誰控制了現在,就控制了歷史。」
── George Orwell, 《1984》

 

形成香港人2,000年歷程
在帝國歷史中重現本土 以香港視野反觀中華興衰

 

水與陸、今與昔、魚與人互相滲雜的半真實空間,才是「歷史」本身。

《如水赴壑》是一條理解香港的另類線索,時間線從史前時期的中國延綿至2020年代的香港,網羅了過千年來孕育着香港這「化外之地」的歷史片段。 作者又以獨到的角度,剖析中原歷史與文化的根蒂特質,讓讀者以更廣闊的視野通達古今中港的各種人和事。

  • 在歷史長河中,有甚麼故事建構了今天香港人的意識?
  • 香港的政治運動趨向本土化,為何又折射着全球衝突的軌跡?
  • 歷盡朝代更替的中國,如何成為跨越二千年的大一統共同體?
  • 從屈原到金庸、張保仔到吳孟達,我們能否跳脫千年累積的觀念與迷思?
查看更多...
時代的行動者
$150.00

內容簡介

反修例運動毫無疑問將成為香港歷史中又一起關鍵事件,港區國安法的成立、新移民潮的出現、激烈行動的「常態化」,以及其他政治及抗爭文化的轉變等,都直接或間接屬於反修例運動觸發出來的連鎖效應。學界極需為這一場規模龐大、結構複雜、行動多元,而且變化多端的社會運動進行分析及整理,讓大眾能夠更了解這場運動的緣起、其力量的來源及局限,以及它對未來香港社會和政治的影響。不過,這本《時代的行動者》並不打算全面回應以上所有問題。本書選擇了講述八類參與者的故事,從他們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參與者及其他介入其中的人士如何影響及塑造了運動的動態發展。我們也可以通過參與者的經歷和視角,去探討反修例運動中出現的各種現象和問題。八類參與者分別是傳統政黨與社運組織、「前線」抗爭者、社區組織人士、專業人士、「守護者」、中學生、「國際線」的參與者,以及新聞工作者。八個範疇的選擇,是考慮了不同範疇行動者各自的重要性、特殊性,以及各範疇組合起來之後能否盡量覆蓋運動的不同層面。

一場運動的命名,往往附帶着作者對運動的判斷和理解,又或者顯示着作者希望強調的地方。2019年的運動,曾被稱為反修例運動、反送中運動、自由之夏、反威權運動、逆權運動、流水革命等,當然也有媒體稱之為暴亂、黑暴,中國政府官員說過它有顏色革命的特徵。本書的書名及筆者個人仍用反修例運動,但其他作者可根據文章需要或自己的判斷使用其他名稱。不過,可以肯定的是,2019年至2020年初在香港發生的,不只是一件甚麼「社會事件」,而是一場需要認真面對和理解的社會運動。

查看更多...
【牛津通識】動物權利
$80.00

內容簡介

動物有權利嗎?人類對動物有義務嗎?動物的精神生活是甚麼樣的?我們應如何理解它們的福利?在談論「動物」時我們心中所指的究竟是哪些動物—是字面意義上的包括變形蟲在內的所有動物呢,還是僅指有感知能力的動物,或某些其他範疇的動物?這些是當代關於動物權利爭論的核心問題,它們所涉及的不僅僅是哲學思考,還包括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行為。

本書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結合各社會組織和個人對待動物的方式,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呼籲人們對動物權利問題給予關注並進行反思。

查看更多...
石牆生花─坐監記及其他
$128.00

內容簡介

監獄裏絕大多數的人,不比外面的人壞。他們與我們唯一的區別是——他們被判有罪。

本書收益支援香港囚權工作。

2019年4月,反修例運動揭開序幕。與此同時,邵家臻因5年前的佔領中環運動,被判即時入獄8個月。這位立法會議員兼社工系講師,獲得了一個新代稱:囚犯編號413100。

牆外是社運的驚濤駭浪,牆內是風眼中生活。在那個時間被拉長、空間被壓縮的維度,413100因「呼叫」和「私傳紙仔」而被「柳記」盯上;因「自製食物」及「吃了別人的牛肉球」而被單獨鎖在「水飯房」;因毋忘責任而托起眼鏡,細察獄政與獄文化⋯⋯

當邵家臻不再是413100、甚至不再是議員和大學講師,他依然沒有忘記,決意在石牆種花,為牆內牆外的香港人播下希望。

本書記載了邵家臻在獄中的觀察和喜怒憂思悲恐驚,並透過囚友來信與過來人分享,剖析香港獄政的各種議題。這是一本某人的坐監記,也是香港監獄文化的指南,更是屬於我們的時代紀錄。

查看更多...
我們的黃金時代
$120.00

內容簡介

人的歷史意識和價值意識,不是說有就有,而需要認真研讀歷史和嚴肅探究價值。香港正進入一個不確定的轉型時代。我們身在其中,不僅要有激情和勇氣,也要對時代處境有清醒認識和合理判斷。這是艱難的過程,我們需要一起學習。這本書,記載了作者周保松的思想,也承載了他的情感。作者一直不諱言他是新移民,在深水埗鴨寮街長大,三十多年來受惠於香港的自由環境,得以讀書教書,認識許多有意思的好人。

作者說,這幾年,他經常在街頭聽見成千上萬的人一起高喊「香港人」。是的,香港人。千言萬語,盡在其中。香港很黯淡,香港也很光明。香港很絕望,香港也充滿希望;香港很無情,香港也處處是愛。香港人啊,真正美好的東西,用心就能看見。

查看更多...
思想香港
$120.00

內容簡介

本書可說是一些拒絕讓政治消失在飛逝的時間和陳腔濫調的嘗試。這些文章所記述的事件、人物、想像或理念,雖然大部分都屬於過去,又或者在眼下激盪的時代巨流中行將被遺忘,但他們是被認真地看成是構成我們歷史的關鍵部分。對這些事物所作的批判性回顧,正是希望他們不會只是給掩埋在陳腔濫調之下而消失,為的不是懷舊,而是更好地了解我們的當下。因為他們並非稍縱即逝的天上流星,也不是未能轉世的魅影,而是此城的男男女女持久掙扎,艱苦地尋找自由和確立自己身份的歷史足跡。他們加在一起,可能未構成一幅歷史宏圖。在浩瀚的宇宙,也可能只是一些吉光片羽。然而,他們活現着這城市空間中在行動中的思想,在實踐中的自由。 這是作者近十年來撰寫的論文集,這些文章從文化研究和思想史的角度,批判性地考察了香港的歷史經驗。在每一篇文章中,作者分別涉及宏觀歷史主題,例如殖民主義,中國民族主義,冷戰,紅色中國的影響,對六四慘案的記憶以及本地身份的興起。
查看更多...
篩選

15 Items

每頁
Set Descending Direction
查看 Grid List

大眾傳播 / 新聞學

時代的行動者
$150.00

內容簡介

反修例運動毫無疑問將成為香港歷史中又一起關鍵事件,港區國安法的成立、新移民潮的出現、激烈行動的「常態化」,以及其他政治及抗爭文化的轉變等,都直接或間接屬於反修例運動觸發出來的連鎖效應。學界極需為這一場規模龐大、結構複雜、行動多元,而且變化多端的社會運動進行分析及整理,讓大眾能夠更了解這場運動的緣起、其力量的來源及局限,以及它對未來香港社會和政治的影響。不過,這本《時代的行動者》並不打算全面回應以上所有問題。本書選擇了講述八類參與者的故事,從他們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參與者及其他介入其中的人士如何影響及塑造了運動的動態發展。我們也可以通過參與者的經歷和視角,去探討反修例運動中出現的各種現象和問題。八類參與者分別是傳統政黨與社運組織、「前線」抗爭者、社區組織人士、專業人士、「守護者」、中學生、「國際線」的參與者,以及新聞工作者。八個範疇的選擇,是考慮了不同範疇行動者各自的重要性、特殊性,以及各範疇組合起來之後能否盡量覆蓋運動的不同層面。

一場運動的命名,往往附帶着作者對運動的判斷和理解,又或者顯示着作者希望強調的地方。2019年的運動,曾被稱為反修例運動、反送中運動、自由之夏、反威權運動、逆權運動、流水革命等,當然也有媒體稱之為暴亂、黑暴,中國政府官員說過它有顏色革命的特徵。本書的書名及筆者個人仍用反修例運動,但其他作者可根據文章需要或自己的判斷使用其他名稱。不過,可以肯定的是,2019年至2020年初在香港發生的,不只是一件甚麼「社會事件」,而是一場需要認真面對和理解的社會運動。

查看更多...
篩選

15 Items

每頁
Set Descending Direction
查看 Grid List

報導文學

二手時代:追求自由的烏托邦之路(諾貝爾文學獎作品,限量燙金簽名版)
$183.00

內容簡介

「從來沒有人教育我們自由是什麼,我們只被教育如何為自由而犧牲。」

  她說,我寫了三十年,寫得筋疲力盡,為何我們還沒換來自由?

  人類太容易遺忘過去,總是在重蹈覆轍……當1991年蘇聯解體那一刻,有人期待變革,有些人恐懼改變,二十世紀的九〇年代,俄羅斯的自殺人數是世界第一。《二手時代》這本書,便是透過二十年來一個個自殺者的人生,觀察社會痛苦轉型下,人類最深刻的本質和欲求。

  我們是共產主義的孩子,卻在過資本主義的生活……最初十年的變革,是對資本主義與自由的嚮往,卻換來動蕩不安的社會景況。相較之下,過去的「共產」時代,顯得「單純」許多。我們看見,在自由開放以後,知識份子當起清潔工、大學教師在街頭叫賣。當社會結構改變,需要的能力與追求的目標也不相同,這是過去他們無法想像,如今卻無能為力的。無所適從的他們,不知未來該往哪裡走……

  在這個名為自由的實驗裡,不論是學者、建築師還是清潔工,都在尋求更好的生活方式,宛如在找尋一個遙不可及的烏托邦。究竟是蘇維埃的本性過於根深柢固,讓他們無法走向另一種生活?還是他們注定只能追尋一個不可能的夢想?蘇聯解體已經過了二十年,如今人民憤怒於現狀,開始嚮往「往日」的美好,戈巴契夫成了人民的敵人,史達林重回人民懷抱,普丁繼續連任,猶如世界各地一再複製的「獨裁政權」。身為白俄羅斯人,她的國家目前的統治者也是從1994年至今從未換過。對她來說,蘇聯解體了,但周遭的一切仍舊沒有改變,如同她所遭受的迫害。終究,自由還是那麼遙不可及.....

2015諾貝爾文學獎系列作
百年第一人╳記者╳文獻文學獲獎
作品授權52個國家,翻譯成47種語言
俄文直譯繁中版2016年首度上市
台灣版限量作者燙金簽名

查看更多...
篩選

15 Items

每頁
Set Descending Direction
查看 Grid List
快思慢想(新版)
$200.00

內容簡介

慢慢讀,反覆讀,跟著他踏上美妙的心智探索之旅。
當代最偉大的心理學家、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康納曼
灌注五十餘年研究功力,
推出人類社會思想史上,第一本全面深度剖析大腦思考運作的「思考聖經」。
不僅可能改變你的思維方式,甚至改變你的工作、生活與人生。
Amazon、《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年度選書

  如果一年只能讀一本書,你絕對不能錯過《快思慢想》!

  「快思」與「慢想」是我們腦中的兩位主角。它們大部分時候是朋友,有時是敵人,更常一起並肩打仗!

  我們何時要相信直覺?何時要對抗直覺與偏見,召喚所有理性出來打仗?我們總以為能駕馭自己的思考,事實上,人們的行為常常受到未知因素所影響。我們對思考的機制充滿假設與誤解,又很依賴直覺的感知和記憶,常常做出因個人偏見導致的錯誤決策。

  如果你希望自己更聰明、更冷靜,就要學會掌握「快思」與「慢想」的遊戲規則。

  康納曼介紹了很多有趣的經典行為實驗,披露思考的捷徑、替代、偏好、框架、錨點等效應。不僅讓我們對大腦的複雜與非理性恍然大悟,也指出我們在什麼情況下該相信靈光乍現,什麼時候該三思而行,該運用哪些技巧來避免常常使我們陷入麻煩的思考偏誤,以及如何在商場、職場和個人生活中做出更好的選擇。

  閱讀本書就像是一趟心智突破之旅,康納曼有如一位稱職的導遊,沿途為我們解說思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系統1(直覺式思考)和系統2(邏輯式思考)這兩個主角在各種心理劇碼中如何搭配分工。

  「這是快思的系統1,它很情緒化,依賴直覺,見多識廣又很會聯想,擅長編故事,系統1能迅速對眼前的情況做出反應。但它很容易上當,以為親眼所見就是事情的全貌,任由損失厭惡和樂觀偏見之類的錯覺引導我們做出錯誤的選擇。」

  「這是慢想的系統二,它動作比較慢、擅長邏輯分析,系統1無力解決的問題,都丟給系統二處理。它雖然不易出錯卻很懶惰,經常走捷徑,直接採納系統1的判斷結果。」

  康納曼重新詮釋了決策與判斷、風險、幸福和財富的關係,推翻了經濟學對人的決策是理性的假設,更首度披露「直覺偏見」和「邏輯捷徑」如何在不知不覺中,決定了我們自以為愜意的生活與社會樣貌,也將徹底改變你對思考的看法。

名人推薦

  認知科學權威洪蘭教授「六親不認、迫不及待想把它譯完,介紹給讀者看」、中央研究院曾志朗院士專文推薦!

查看更多...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100.00

內容簡介

★讓人生為之一變的全新經典,終於誕生!
★日本亞馬遜年度冠軍書,連續300天長踞暢銷榜,街頭巷尾人手一冊!
★榮獲日本2014年商業書大賞第三名,作者古賀史健榮獲評審特別獎!
★獲選《經理人》雜誌2014年4月商管選書。
★戴爾.卡內基:「阿德勒是畢生研究人類及其潛力的偉大心理學家!」
★與佛洛依德、榮格齊名,並稱「心理學三巨頭」。阿德勒除了是心理學發展承先啟後之人,更堪稱自我啟發之父!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

為什麼人們一直無法改變?
為什麼自卑感總是揮之不去?
為什麼我們總是活在別人的期待之下?
為什麼現在無法真實感受到幸福?
或許是因為,我們缺少了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一名憤世嫉俗的年輕人來到哲學家的小屋。
當他聽聞哲學家主張「世界無比單純,人人都能幸福」,便決心前來推翻這種謬論。
這個世界明明複雜混亂,哪裡單純了?
如果幸福真的這麼容易,為什麼他還會過得這麼痛苦?

他們開始了你來我往的思考與論辯。年輕人原以為哲學家不過是昧於現實的昏庸老頭,但是一夜又一夜過去後,年輕人反而陷入沉思:這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哲學家說。怎麼會這樣?怎麼會有人想被別人討厭?想得到真正的自由,又為什麼非得被別人討厭不可呢?這個世界,究竟是單純,還是複雜?人,到底能不能得到幸福?……

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而在於「你」是什麼樣子。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
出生於維也納,是一位醫師、心理學家、兒童教育家,也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與佛洛伊德、榮格同為心理學三巨頭之一。他相信人的一切行為都有目的,並認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研究過程也應該以個人的特殊心理經驗為對象。阿德勒的學說讓心理學從「生物性」轉向「社會性」,對心理學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許多治療學派也都引用他的學說,他更被奉為家族治療的鼻祖。

查看更多...
篩選

15 Items

每頁
Set Descending Direction
查看 Grid List
時代的行動者
$150.00

內容簡介

反修例運動毫無疑問將成為香港歷史中又一起關鍵事件,港區國安法的成立、新移民潮的出現、激烈行動的「常態化」,以及其他政治及抗爭文化的轉變等,都直接或間接屬於反修例運動觸發出來的連鎖效應。學界極需為這一場規模龐大、結構複雜、行動多元,而且變化多端的社會運動進行分析及整理,讓大眾能夠更了解這場運動的緣起、其力量的來源及局限,以及它對未來香港社會和政治的影響。不過,這本《時代的行動者》並不打算全面回應以上所有問題。本書選擇了講述八類參與者的故事,從他們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參與者及其他介入其中的人士如何影響及塑造了運動的動態發展。我們也可以通過參與者的經歷和視角,去探討反修例運動中出現的各種現象和問題。八類參與者分別是傳統政黨與社運組織、「前線」抗爭者、社區組織人士、專業人士、「守護者」、中學生、「國際線」的參與者,以及新聞工作者。八個範疇的選擇,是考慮了不同範疇行動者各自的重要性、特殊性,以及各範疇組合起來之後能否盡量覆蓋運動的不同層面。

一場運動的命名,往往附帶着作者對運動的判斷和理解,又或者顯示着作者希望強調的地方。2019年的運動,曾被稱為反修例運動、反送中運動、自由之夏、反威權運動、逆權運動、流水革命等,當然也有媒體稱之為暴亂、黑暴,中國政府官員說過它有顏色革命的特徵。本書的書名及筆者個人仍用反修例運動,但其他作者可根據文章需要或自己的判斷使用其他名稱。不過,可以肯定的是,2019年至2020年初在香港發生的,不只是一件甚麼「社會事件」,而是一場需要認真面對和理解的社會運動。

查看更多...
乳房的歷史
$150.00

內容簡介

誰擁有乳房?
當乳房的使用權和詮釋權一再移轉,它將往何處去?

一部至今無人能出其右的女性身體文化史

幽默、尖銳,旁徵博引
全面展示了西方歷史中乳房所乘載的多元意涵及流變
完整注釋│經典重現

成令方(高醫大性別所教授)│專文導讀
肉彈甜心、李欣倫(作家)、林蔚昀(作家)、陳芯宜(電影╱紀錄片導演)、張明旭(性別平等教育大平台專案經理)、黃瑞汝(前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委員、行政院性別平等會委員)、鄭治桂(台灣藝術大學兼任助理教授)、蔡宜文(作家)
露點驕傲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內容簡介

女性擁有好乳房,也擁有壞乳房。

在男人眼中,它代表「性」;資本主義讓它成為最好賣的商品。
對嬰兒而言,它是食物;醫師則只聚焦於其哺育功能與病徵。

從家庭角度來看,女性拒絕哺乳會遭受撻伐,但公開哺乳亦是禁忌。
在政治與宗教的濾鏡底下,乳房時而等待拯救,時而散發神聖光暈。

分類學上的「哺乳綱」,起因來自於十八世紀科學家對乳房的病態關注;
同一時期,上流社會與下層階級的乳房,形象與待遇則不可同日而語。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乳房不僅鼓舞士氣,更用於國族主義政治宣傳;
但到了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之下,乳房地位遠遠不及陽具。

二十世紀歐美文化席捲全球後,乳房的情色意涵逐漸取代其他象徵,成為壓倒性的代表。
然而,乳房所乘載的意義是否也隨之劃下句點,到此為止?
或者,此乃另一場人權之戰的開端?

《乳房的歷史》是女性主義史學家瑪莉蓮‧亞隆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她以女性視角出發,仔細清點、爬梳乳房在西方文化不同時期與脈絡下所被建構出的複雜形象,從乳房的神聖化到情色化,政治化到商品化,乃至於乳房的階級差異與流動,以及解放的可能性,試圖闡明乳房絕非僅是一身體部位,背後更埋有龐大的性別議題,自1997年出版至今,代表性與影響力持久不衰。

查看更多...
迷失的摩登——香港戰後現代主義建築25選
$138.00

內容簡介

建築探討的不只是風格與美感,
更是當代社會文化的縮影與歷史痕跡。

中環下車,以古銅色的聖佐治大廈為方向指示上班路線;
塞入觀塘,尋找地標性的圓筒形九龍麵粉廠打卡拍照;
油麻地拐彎,發現信義真理堂宛如挪亞方舟在城市中航行——
漫步在城市,歷史建築散落四周,等待我們發掘、理解再愛上。

25幢香港戰後現代主義建築,
25個不同時空發生的社會故事,
即使都有日倒下,
我們可否趕及在拆卸以前細意聆聽?

查看更多...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
$160.00

內容簡介

  歷史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世界這麼不平等?

  「我們這個時代的達爾文」賈德‧戴蒙經典不墜之作
  最具原創性與影響力的一萬三千年人類簡史

  榮獲普立茲獎、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紐約時報暢銷書
  36國語言譯本,全球銷售超過數百萬冊

  |25週年暢銷紀念版|

  為什麼現代社會中的財富和權力分配,是以今日此種面貌呈現?
  為何越過大洋殺戮、征服和滅絕的,不是美洲、非洲的土著,而是歐洲人和亞洲人?
  歷史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導致現代世界的不平等?

  透過生物地理學、演化生物學、語言學、文化人類學等科學的視野,賈德.戴蒙帶領讀者橫跨一萬三千年,探索不同族群的發展軌跡。本書挑戰了傳統史觀,出版至今傳誦不墜、激起無數討論,本身即是人類文明的重大進展。閱讀本書,不但能明白現代世界的生成,亦將使未來世界的樣貌更為明晰。

  /建構人類文明的發展軌跡 剖析社會不平等的起源

  今天的世界現況,其實早在一萬三千年前就決定了。
  賈德.戴蒙做出了重要的提醒:各洲社會、文化的巨大歧異不在生物基因本身,而在環境的差異。他嘗試探討主宰人類社會的關鍵,認為各大洲「自然資源」的不平等,正是造就至今社會文明發展落差的主因。從本書作者三十多年的思考脈絡中,不僅解釋了「槍炮、病菌與鋼鐵」何以成為文明擴張、族群鬥爭的利器,更闡述了地理環境條件為什麼足以決定人類的歷史命運。

好評推薦

  本書不但在理解人類歷史層面充滿了魅力,也精彩地描寫了如何運用起步優勢,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中獲得早期成功。為商業界以及對科技成功之道感興趣的人士,提供了極具參考性的範例。──比爾.蓋茲(Bill Gates)

  作者對人類社會的不平等做出極為引人入勝的解析……精妙地融合了專業知識、趣味和憐憫,從來不曾有人處理的如此有條不紊。──《時代》(Time)雜誌

  本書提供了非凡的視野……是近年認識人類過去最重要且最值得一讀的作品。──《自然》(Nature)雜誌

  這是一本極其重要的書,每一位大學生必讀之經典,書中的主旨更該從小教育給下一代。──《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書評

  本書展現作者的巧心慧思與博學多聞,而且生動有趣,給我們一個全新的角度來看世界。──威廉.麥克尼爾(William H. McNeil)|《瘟疫與人》作者

  戴蒙放眼天下、展望全球,得到的結論必然引人爭議。可是這只是個開始,他讓我們對世界史產生新的看法。──艾弗瑞.克羅斯比(Alfred W. Crosby)|《生態帝國主義》、《哥倫布大交換》作者

  作者帶領讀者回到人類自然史做一趟旋風之旅,直到冰期結束,約當一萬三千年前這是人類共同的身世。帝國的起源、宗教、文字、農業和槍炮也都在本書中。鑑往知來,研究現代世界形成的經過,有助於我們放眼未來。──保羅.埃力克(Paul R. Ehrlich)|史丹佛大學教授、《人類的演化》作者

  沒有一個科學家像戴蒙,給我們這麼多來自實驗室和田野的寶貴經驗;就人類社會的問題而言,也很少有人像他呈現得如此有條不紊。本書讀來趣味十足,戴蒙展現了歷史和生物學的相輔相成,融會貫通,更加深我們對人類環境的了解。──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哈佛大學教授、《生物圈的未來》作者

查看更多...
自由不是免費的
$160.00

內容簡介

這是一位美籍中國人和一位人在中國的日本人的「新十日談」。 他們都相信,目前的問題不管多麼嚴重,人類的基本制度和核心價值觀沒有變,人們捍衛自由的勇氣依然強悍,追求平等的激情依然飽滿,其間的張力也會繼續使整個社會充滿活力。他們還相信,有生之年可以看到一個轉捩點,可以走出危機。他們知道,自由不是免費的,他們相信自由必勝。
查看更多...
篩選

15 Items

每頁
Set Descending Direction
查看 Grid List

性別研究

【牛津通識】性
$80.00

內容簡介

當今世界中,性無處不在。但它為甚麼能決定我們究竟是誰呢?是甚麼塑造了我們的性,我們的性又是如何塑造了我們?我們對於性的態度因為女性主意、宗教和愛滋病病毒發生了哪些改變? 這本性通識不僅討論了上述問題,而且探究了性規範的歷史演變,分析了當今圍繞性的主要爭議,特別是女性主意、戀童癖、同性戀政治、性教育、優生學等概念。

查看更多...
篩選

15 Items

每頁
Set Descending Direction
查看 Grid List

教育

精「英」大學堂—英國升學策略藍圖
$168.00

內容簡介

要成為出類拔萃的專才,留學英國是上上之選。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碩士、布里斯托大學教育博士——凌羽一博士(Dr. Jeffrey Hui)多年致力培育學生,多位門生成功入讀牛津、劍橋等全球頂尖大學。他認為,海外升學的規劃應配合孩子的個性和才華,他在書中揭示「學業&職業」密碼,並為學生及家長拆解英國升學的關鍵問題:

何時是出國留學的最佳時機?
英國教育制度多元化,容易與香港或亞洲學制銜接。作者盤點最受歡迎的8條英國留學路線,涵蓋高小、初中、高中、大學及研究院階段,列出其中的財務、家庭去向、職業規劃的考量。

該入讀優質私立中學,還是免費公立中學?
英國一般公立中學「有教無類」,以校網區收生,住得愈近學校,入讀機會愈大,但水平參差;而當中質素較高的文法學校則收生嚴謹,入學一般須經過競爭激烈的11+考試。私立學校的平均教學水準較優異,而入學也需過五關斬六將。作者除了分享準備入學試的技巧,更分析大倫敦、英格蘭東南部、西北部和東部等熱門校區的優秀中學。

該選擇哪一所大學、哪一個學系?
英國有近百所大學,可分為研究型及職業導向型兩大類。書中詳細介紹牛津、劍橋、倫敦三大和部分羅素大學集團成員大學的特色和優勢科系。你更可透過「霍爾蘭學業&職業密碼」識別個人性格特長,並以此挑選最適合自己的學校及課程,為未來事業奠下穩固基礎,逐步朝人生目標邁進!

查看更多...
篩選

15 Items

每頁
Set Descending Direction
查看 Grid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