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
迴路︰亞洲獨立音樂文化地圖$138.00
內容簡介
相比歐美音樂文化內層建築的成熟,亞洲中小型livehouse 在摸石過河的狀態中「見步行步」;它們所在的城市地理上靠近,卻因應不同文化政策、政治場域、經濟結構、宗教背景,等等,發展出各具特色的生存策略。
香港獨立音樂人黃津珏是民族音樂學博士生,2018年在倫敦組成爵士後搖滾樂隊「remiso」,並進行亞洲巡演。樂隊在這些場地的演出過程,側面描寫了各地文化政策對非主流藝術發展的影響:
• 香港的livehouse如何對抗瘋狂租金?如何應付牌照問題?
• 台灣的勞動局如何影響外國演出單位進台?文化局的補助金對台灣獨立有樂有着怎樣的衝擊?
• 在宗教右派的干預下,馬來西亞的獨立音樂如何自處?
• 韓國在龐大的K-pop商業市場下,獨立音樂還有沒有立足地?
• 澳門不乏資源,可是又面對怎樣的文化難題?remiso的巡演帶領讀者看到連接中小型livehouse羣、或是更特殊的演出空間的有機迴路,看它們如何連繫成一個複雜、多變、許多時僅夠維生的全球音樂網絡。
-
黃霑書房 — 流行音樂物語$388.00
內容簡介
2005年,第一次在黃霑家裏看見他的私人藏品。那一年,保存利東街和中環海濱的聲音四起,「保育本土文化」由大學導修課題變成眾人的事。保育黃霑的文物,成了當前急務。黃霑本業創作,原來對文化保存也有獨特的想法。在他眼中,文化就是生活,文化保存的任務是記住日常足跡,講好平民故事。香港歷史特殊,平民際遇跟大時代烽煙每多糾結,她更曾經在因緣際會下,擔起傳承和更新大中華文化的角色。保育本土文化,是要用最高的規格,保育文物,整理記憶,說好這個曲折的香港故事。黃霑的想法,結果相當微妙。一方面,黃霑是文化保存的「對象」。為他整理手稿,闡釋生平,是為了更忠實呈現這個流行音樂人物的足跡,還原一段本土歷史的面貌。另一方面,黃霑是文化保存的「推手」。他的創作和筆記,對如何在香港做好文化保存,提供線索,留下範本。由此看,黃霑不單是歷史的素材,他也是寫歷史的方法。用黃霑的方法,保存黃霑,以更新黃霑,是這本書的挑戰。本書聚焦香港流行音樂,分成四章,借書房內的文物述說當中動人的故事。 -
黃霑與港式流行$238.00
內容簡介
1968至2004年,黃霑定期為不同報刊寫作專欄,字數過千萬,題材和風格多樣。他是音樂人,又是作家,寫歌填詞的親身經歷,順理成章化成隨筆評論的對象。這個雙重身份,幾乎全港獨有,令他相關的文章,特別有質感。首先,黃霑的文章有黃霑。對他來說,做廣告、寫歌詞、拍電影,有市場設下的框框。唯有每天在副刊爬格子,他可以自由自在,放眼四方,心內奔馳,寫出真感覺。此外,黃霑的文章有香港。他的專欄文字,盡是黃霑的簽名港式性格:有話直說,態度親民,寫人寫景繪形繪聲,月旦世情今古索引。其中寫流行文化的文章,更是只此一家,幾十年來緊貼每期流行,記錄了大眾藝人如何在香港社會發展劇本欠奉的時刻,大膽摸索,細心創造,在不同的崗位建構本土聲音。我們決定重新嚴選他有關流行音樂的專欄文章,理順次序,讓它們互相對話,織點成線,對焦「製造港式流行音樂」的過程和奧秘。
-
黃霑看黃霑$250.00
內容簡介
1941年黃霑在廣州出生,八歲時一家流徙到港,跟香港同步長大。1976年黃霑為劃時代的新派電視劇初寫詞曲,又為香港第一齣新浪潮電影的插曲寫詞,詞句「我係我」成了第一代港人的胎記。1941至1976年,是黃霑和香港社會的關鍵時刻。在這期間,黃霑慢慢變成我們熟悉的黃霑,香港也由戰後的多元曖昧,變得歸一自信,成就了日後只此一家的「香港模式」,整個過程牽涉了眾多磨合、轉折、選取、釋放、壓抑、犧牲和再造。黃霑一代文化人在當中有何角色,值得用力梳理。黃霑的個人回憶,記下香港平民的集體前傳。放大黃霑在這20多年的身世,就好像在他身上慢鏡頭重播香港本土文化形成的經過。
-
BTS THE REVIEW當我們討論BTS$187.00
內容簡介
在這個所有人都只朝向某處大聲疾呼自己想說的話的世代,
如今已變質又令人感到厭惡的「溝通」,
其中重要的價值正透過BTS具深度的音樂與美麗的表演,走向新的意義。- 韓國流行音樂與KPOP史
- 美國流行樂與偶像男孩團體發展史
- 美國主流音樂獎項性質分析
- BTS防彈少年團登陸美國主流音樂圈觀察報告
- 為什麼韓國國內不了解BTS有多紅
- 剛出道的BTS防彈少年團嘻哈定位的挫折史
- A.R.M.Y如何把BTS送到全世界
- 詳細深讀BTS出道至2018年專輯詞曲評價
- 精心匯整附上專輯官網QR code隨讀隨聽
回顧防彈八週年,回顧成為A.R.M.Y的入坑曲
從學校三部曲、花樣年華、WINGS到LOVE YOURSELFA.R.M.Y真摯盛讚
這本書是我看過最真誠的介紹BTS音樂的書籍
防彈少年團的音樂,不嘗試裝飾想要表達的內容;也不想要以此趕上潮流來獲得流行。因此也很難說他們是依循了什麼樣的「爆紅公式」而有此成就。他們不特別追求什麼。他們只是以自己獨特的配方,創造了獨特的世界。第一本以「音樂」為主體的BTS防彈少年團深入分析
BTS是音樂家,他們最大的魅力和成功的秘訣不在於別的,而是音樂和表演本身,但卻尚未有人針對他們的音樂進行深入、真摯的講述,由於音樂分析既困難又抽象,加上普遍都認為偶像音樂不需要那麼真摯的鑑賞。
關於BTS從2017年起橫掃亞洲、歐美無數獎項的的商業成就
以及經紀公司Big Hit(HYBE)的行銷經營和管理方法,網路文章、書籍已細數許多,但在這之中,同樣重要的,是走在商業與藝術間七名少年對於音樂、表演的堅持和理解。「阻擋像子彈一樣的批評與時代偏見的音樂團體」是這群少年成立之始的宣示,也是在從發跡到現今,他們一本堅持的初心。這本書將透過聆聽他們的音樂尋找答案,並縱觀流行音樂的過去和現在
這本書將透過聆聽他們的音樂尋找答案,但光聽不能解決問題,如果不縱觀流行音樂的過去和現在,了解其中差異;不單只是K-pop,在世界流行音樂的潮流中,如果不更立體的觀察他們音樂所具備的價值,不管用什麼方式回答「為什麼」,都無法輕易使人信服,因此我將著重在這部分。希望閱讀這本書的各位,可以拿出心愛的音響或是耳機,隨著我準備的文字一同閱讀,再次品味BTS的音樂,回顧他們的發展之路。
BTS的成功並非一蹴而得,也不是誰召喚魔法的功勞,他們的成功融合了出道至今的所有過程。在本書中我將以多種角度提出從2014年起,BTS以美國市場為中心展開的活躍,還有他們與粉絲一同創造的BTS現象的各種含義。最後當蓋上這本書時,期待各位能對於BTS的本質和成功秘訣得到滿意的答案。想想音樂評論家的觀點如何,比較跟自己感受到的有哪裡不同、又有什麼相同,也許會蠻有趣的。
我相信這項觀察的開始到結束,必須聆聽他們的音樂、體會其中所想傳遞的訊息,並不是進行任何他們有多偉大的說明或分析。大眾似乎較容易忘記BTS是「音樂家」而非其他角色的事實,因此很多分析只將結果著重在「紀錄」、「金錢」或是「成果」上,雖然有趣卻往往脫離本質。====================================
這本書既是「評論」又是「評價」,同時也是
印在唱片封套背面的說明文字liner note(說明書)BTS與現有男子樂團的決定性差異在於,
他們並不完全倚賴製作人,
成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音樂的主導權。Column音樂市場分析 ╳ Review 專輯深度樂評 ╳ Interview跨領域專家對談
░ Column音樂市場分析
音樂評論家的流行音樂觀察報告░ Review 專輯深度樂評
音樂評論從樂風、編曲、歌詞主張、製作手法多元拆解░ Interview跨領域專家對談
韓國嘻哈圈‧美國媒體‧音樂創作者‧文學評論
韓國音樂獎主席‧葛萊美審查成員‧粉絲翻譯家 -
KPOP王者演唱會幕後製作全紀錄$204.00
內容簡介
Love & Speak Yourself!
演唱會製作導演帶你一揭防彈少年團Burn The Stage的祕密!
全球第一男團BTS燃炸演唱會幕後功臣!
\攻下玫瑰碗、征服溫布利!/
從出道Showcase到世界體育館巡迴,巡演生活全公開!
展現震撼靈魂的演唱會幕後
所隱藏的血汗淚
自 2013 年起就與地表最強男團BTS緊密合作的演出籌畫製作公司PLAN A創辦人,在本書中首次大篇幅公開團隊從防彈少年團的出道Showcase,一路相隨至站上世界頂端,甚至進入玫瑰碗、溫布利等殿堂級競技體育場的2019世界巡迴演唱會心路歷程。
本書目擊重點
Point 1 想一窺防彈少年團成員的幕後面貌嗎?- 舞台下的歌手和工作人員互動大公開!
Point 2 想知道世界級偶像SOLO舞台幕後小故事嗎?
- 導演如何下指示、成員如何精準展現表情演技、舞臺美術設計又讓製作團隊抓掉多少頭髮?
Point 3 對於演出製作懷抱夢想的話
- 未來想引領演唱會製演界的你,這本絕對是必備的「Step by Step教科書」!
防彈少年團SOLO舞台幕後大公開!- RM的LOVE♬如何使用超高難度的AR技術,製作團隊甚至還為此得獎!?
- Jin的Epiphany♬舞台光是事前構思竟然都可以再開一場演唱會!?
- SUGA彩排Seesaw♬時為何被全體成員重點圍觀?
- j-hope首次挑戰Just Dance♬超複雜升降台就完全駕馭,導演直呼超天才!?
- Jimin的Serendipity♬經典泡泡仙子舞台,靈感來源竟是飯拍!?
- V在Singularity♬展現的極致頹廢性感,連導演都招架不住!?
- Jung Kook在Euphoria中飛高高離地十公尺,導演怎敢做出如此大膽的決定!?
★KPOP演唱會A-Z的秘密
Q.如何成為演唱會製演導播?
Q.前所未有的三部曲演唱會,究竟是如何誕生?
Q.演唱會的歌單如何規劃?
Q.歌手們站上世界級舞台時,想展現什麼面貌呢?
Q.演唱會途中發生過什麼緊急狀況嗎?
Q.舉辦國外演唱會時,裝備都怎麼運送呢?
Q.幕後的工作人員都在做什麼工作? -
香港詞人詞話(第二版)$128.00
內容簡介
本書採用詞話的體裁,文章長短不一,看似零零碎碎,沒有系統,實則言簡意賅,足堪細味。這種體裁的好處是閒來隨意翻讀一兩段,既舒適也無壓力,偶爾會得到一些體悟,從而對讀詞寫詞有新的進境。本詞話共分三大部分:上編「以古為鑑及技與道」,從古代詞人的作詞心得,到粵曲及粵語流行曲的精妙處,意在總結前人的作詞之道;中編「六名家話詞/詞話六名家」,是香港六大詞人黃霑、鄭國江、盧國沾、林振強、潘源良及林夕的創作經驗談及作品點評;下編「轉益多師」,涵蓋了一眾四十多位職業及業餘詞人的事跡及經驗。如能與本書的姊妹篇──《粵語歌詞創作談》一起閱讀,相信對粵語歌詞的創作和欣賞,將有更深的體會。
-
那段年粵有多好——還好我們有廣東歌$88.00
內容簡介
歌,連繫了生命中的時刻, 年少的曖昧、成長的取捨、生死的感悟, 那些無法言語的情緒, 就用歌詞代我們說話。 廣東歌是我們成長的一部分,是讓我們面對人生種種事的養分,周耀輝書寫的一句歌詞、Dear Jane的 MV中的一段情節、古巨基唱的一聲青春,都可能與我們的故事雷同。 此書以人生中經歷的不同的感情階段為章節分類,五大章節包括懵懂的愛、幸福與失落的關係、年月洗禮等,作者以自身的經驗,從歌詞引發的聯想,配以精緻的插畫,用廣東歌與你講述那些年月的感情故事。 當音樂融入回憶當中, 聽到一段旋律,一句歌詞,就會想起一些人事物。查看更多... -
-
我們的四大天王──九十年代樂壇風光$88.00
內容簡介
「四大天王」──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標誌着九十年代香港樂壇盛世。 四位男歌手,從當年初入行的青澀小伙子,一步一步登上舞台頂峰。他們個人的歌唱事業,不但為香港娛樂文化帶來一片風光,更是幾代人的成長記憶。 作者黃國恩從唱片收藏家的角度細味回顧,「四大天王」的登頂歷程,也分享他對香港流行樂壇變化的一些體會。 本書點評四人不同階段的代表作共68首,首首名作隨書頁迴響,點點回憶九十年代的風光。查看更多... -
夢伴此城--梅艷芳與香港流行文化$128.00
內容簡介
幕前,梅艷芳是叛逆的壞女孩,也是苦命的如花。幕後,她是草根傳奇,從荔園唱到世界各地;她是獨立女性,熱愛行善、力撐民主;她是傳統女人,有相夫教子之夢;她被稱為「香港的女兒」,代表香港精神。梅艷芳形塑流行文化,開拓女性形象,訴說香港故事。過去數十年,再沒有另一個香港女星比她更複雜。 《夢伴此城》討論梅艷芳的歌、形象、電影、娛樂新聞、粉絲故事,重訪八、九十年代香港流行文化的盛況。但回看過去並非為了懷舊,更重要的是思考當下香港。這本書的主角除了梅艷芳,還有香港這城市。 吳俊雄(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名譽副教授): 這本書,我讀了兩遍,第一遍讀到理,第二遍見到情。我確認一個人真的可以因為愛一個人,而愛上一座城市,並願意把這份愛抽絲剝繭,看到梅艷芳和一個時代的不凡。 呂大樂(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研究學院總監): 每次等待李展鵬的大作面世,都不會失望。今次他帶領讀者進入梅艶芳在普及文化、普及文化在梅艶芳的生活世界。他在講故事之餘,也在書寫香港社會、文化。 朱耀偉(香港大學香港研究課程總監): 李展鵬既是梅迷,對媒體文化亦素有研究。本書從不同角度條分縷析,深入細緻的闡論「香港女兒」的代表性,論證詳實,情理兼備,誠為難得的佳作。 陳嘉銘(流行文化學者、《蘋果日報》專欄作家): 這本書分析了梅艷芳綻放的百變異彩,紀錄了一個時代寬宏的流行文化創作空間。她是一列光譜,可以遊走在本地不曾有過的性別身體、舞台形象與電影角色的各種極緻。 阿果(《明報》專欄作家): 梅艷芳擺明屬於過去式,但她帶來的啟示,卻永遠是現在進行式。這本厚重的書,跟平民的心情、香港的身世一樣,複雜但有意思,值得不同世代睜開雙眼,大力抱緊。查看更多... -
歲月如歌--詞話香港粵語流行曲(增訂版)$108.00
內容簡介
過去數十年,粵語流行曲作為香港本土文化的重要代表,陪伴香港人走過高山低谷。從七八十年代的光輝歲月,到如今的「粵語歌已死」,唱片業衰落後本土流行音樂該何去何從?回憶中的動人旋律究竟能否繼續奏響未來? 香港文化研究者,港大教授朱耀偉,攜手金牌詞人鄭國江、盧國沾、黎彼得、向雪懷、潘源良、陳少琪、周耀輝……從歌詞出發,與你共話粵語流行曲前世今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