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
-
為什麼睡不著?$180.00
內容簡介
終身受用的睡眠科學
◎倫敦大學睡眠權威剖析睡眠的科學
睡眠是從小到老的人生大事
為什麼嬰兒總是半夜哭鬧?
小孩常常尿床是睡眠問題嗎?
為什麼明明在睡前放了舒緩的音樂卻怎樣也睡不著?
「美容覺」是真有其事嗎?「睡覺」這件事占據了我們人生1/3的時間。從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到幼兒、青少年與成人、中年人以至於老年人,睡眠對生命中的每個階段都會帶來不同的影響。在本書中將會一步步用科學的最新發展來說明睡眠對我們的成長發育、工作效率甚至生活品質帶來怎麼樣的衝擊。
為什麼要睡覺:睡眠障礙的影響與解方
進入現代社會,困擾大人小孩的ADHD、憂鬱症還有焦慮等漸漸成為流行的「文明病」。研究發現睡眠異常也跟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甚至死亡率息息相關。其實,改善長期失眠或睡眠品質不佳,也是身心方面問題的解方。作者從多年睡眠研究中取材,從心理學觀點出發,分析人類在不同年齡的睡眠模式,輔以生理學、社會學論述作為佐證,深入剖析與睡眠相關的各種影響、症狀、案例與改善方法:
多讓嬰兒曬曬太陽,有助晚上睡眠
保持良好的睡前儀式
睡前小酌不會更好睡倫敦大學睡眠專家愛麗絲‧葛雷戈里仔細說明從出生到老年,睡眠背後的嶄新科學,並給予我們能夠一夜好眠的實用建議。
-
物種源始$220.00
內容簡介
160年來歷久彌新的經典理論
完整重現演化論精髓,了解達爾文最真實的思想
版本特色:
→首度完整翻譯自原書第二版,呈現最純粹的理論經典
→特別收錄三版後的物種理論簡史,向演化學說發展致敬十九世紀以降最重要的思想鉅著
1831年,達爾文踏上小獵犬號,展開一段為期五年,後續卻影響世界深遠的航行。回國後,達爾文開始潛心研究旅途中生物與環境間的複雜關係。1859年,他出版了十九世紀最重要的思想鉅著《物種源始》。
《物種源始》甫一出版便飽受關注與批評,然而在接下來的兩百年間,這本書和達爾文的思想被不斷地引用、延伸甚至濫用,比如史賓塞以達爾文理論為基礎發展出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助長了優生學、民族主義等思想。而如「適者生存」的延伸解讀甚至間接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至今仍影響深遠。
儘管在過去飽受誤解與批評,達爾文的演化論在現代對古生物學、分類學、生物人類學等領域仍然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回歸最純粹原始的演化論
自1859年起的12年間,達爾文的《物種源始》一共出版了六版。第一版出版時引起相當大的熱潮,在一個月內即告售罄,並緊急在隔月推出稍作錯誤修正的二版。由於書中內容遭受到各方勢力極大的批評與攻擊,第三版以降達爾文新增了許多對這些評論的回應,也逐漸開始出現一些原本並未提及的思想。除此之外,在第三版達爾文也為了向先前的演化研究者致敬,加入了一篇〈演化理論發展簡史〉,收錄了《物種源始》出版前,各路思想家對物種起源的想像。
《物種源始》作為一本家喻戶曉的科學經典,很多人都對自然選擇、共同祖先、演化樹等書中的一些概念耳熟能詳,真正能夠讀完全本的人卻屈指可數。另外,目前大多數中文譯本,都是採用夾雜辯論回應的第六版來翻譯。我們選定牛津大學出版社僅經修訂的第二版,完整重現達爾文當初的理論精髓,而不受到後續時代的干擾。以這個版本為基礎,再加上達爾文在第三版後加入的簡史,希望能更忠實的呈現《物種源始》與更真實的達爾文。
-
愛為何使生物滅絕?$180.00
內容簡介
熱愛動物的心情,為何成為全球生態保育無法化解的僵局?
◎ 第一本深入動保與野保衝突現場的生態議題專書
◎ 環境資訊中心、「DPG動物友善網」聯合刊登本書作者專訪
◎ 顏聖紘(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專文推薦
◎ 林思民(台師大生命科學專業學院教授)導讀喜愛動物的您可知道:
全世界有數百億的動物,生存正受到貓狗的直接威脅?
寵物和飼養行為是造成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物種滅絕的主因?
作者克里斯蒂是一位熱愛寵物的飼主,也是長期報導生態議題的環境工作者。他在本書中提出一個主要問題:無論寵物飼主或保育人士都極度熱愛動物、擁有親生命性的本質,為何演變成無法對話的激烈衝突?
只是愛動物的方式不同寵物飼主與保育人士的衝突,在生態保育的推行上一直是個難解的問題。同伴動物無疑為人類提供了無可取代的情感支持,但野化的貓狗嚴重傷害野生動物,也是不爭的事實。這兩種立場的對立在移除外來種的議題上更顯尖銳,幾乎沒有協商的空間。
深入採訪問題現場,呈現複雜生態角力
作者採訪了美國佛羅里達大沼澤地、多倫多聖誕寵物展、墨西哥城的生態公園、擁有動物醫生的兒童醫院等場景,同時呈現同伴動物在人類生命中的重要性,以及外來種所造成的各種生態災難。像是傳染病、生物多樣性流失、寵物產業造成自然資源大量消耗……等。另外,作者也刻畫出人、寵物、生態環境所構成的複雜網路,像是為了生物多樣性而奮鬥的科學家、充滿激情的寵物擁護者,以及政府政策的代表等。這些角色爭論不休,有時更牽扯了許多偽科學、反智言論甚至暴力攻擊。
愛如何使生命延續?
除了對寵物造成野生動物流失的議題探討,作者也充分呈現了在成書過程中,與寵物共享空間、陪伴的愉悅。他認為,消滅流浪貓狗很符合邏輯和生物學觀點,但是非常缺乏社會科學的觀點和協助,以至於難以解決這樣的保育衝突,如何找到雙方認同的價值將是人類下一步保育策略的方向。
繁中版特別邀請生態專家審定導讀,帶您一起深入台灣的外來種問題
本書由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大利專業審定,並特別邀請顏聖紘、林思民兩位資深專家導讀,帶您進入本書議題,以及外來種問題在台灣的關懷與思辯。
-
帝國、氣象、科學家$230.00
內容簡介
【重構人類理解世界的歷史,關鍵在於尺度】【氣候變遷議題,及時之作】
科學史博物誌最高榮譽「輝瑞獎」二〇一九年得獎作品
早在十九世紀的奧匈帝國,人們就為了是否該禁止森林砍伐、如何研究「氣候」等議題爭吵不休,
在那個沒有高速運算計算機、沒有電腦模擬的時代,
科學家、政治家與一般常民,是如何感受與處理這些似乎切身相關、但實際上卻難以捉模的問題?而在哈布斯堡王朝的「帝國—王國科學家」社群裡,其中有邊緣的孤獨一匹狼、有備受帝國統治階級重視的佼佼者、有長袖善舞的政治兼博物學者,
「他們」大多具有相似的背景與特質,這些人如何發展出獨特的尺度概念與視覺工具,
既要服務於跨民族的帝國統治志業,又必須一步步推進科學發展,同時調解可能無時不刻纏繞內心的矛盾——如何看待自身與自然世界之間的拉扯?
﹎【內容簡介】﹎▍ 奧匈帝國二元性與「奧地利問題」
有別於海洋帝國與占據海外殖民地的國家,歷史學家很少關注十九世紀歐亞陸地帝國產出知識的地理學。但奧匈帝國廣大疆域的高度差異性,驅使人們投身於帝國治理與科學創新的志業,包含建立觀測站運用觀測數據、視覺化繪圖技術的演進、推動動力氣候學發展、透過植物遷徙進行觀測、有關森林砍伐對氣候影響的大辯論等,哈布斯堡王朝樹立了廣義上大氣科學史的重要里程碑,也從而讓一般民眾意識到「氣候」的重要性。透過哈布斯堡王朝科學家之眼,我們得以返回那個時代,重探當時為了解決「奧地利難題」所發展的技術與理論,包括如何統整並發展出一套獨特系統,解讀並呈現奧匈帝國的特質——領土幅員廣大、地形差異甚廣,多民族多語言、結合了中世紀王國與現代法治的綜合政體。人們無不苦於探尋或發明新的著力點、研究手法與建立新的機構(如「中央氣象與地磁研究所」〔Zentral anstalt für Meteorologie und Geomagnetismus,簡稱ZAMG〕),處理氣候與人類、社會與帝國之間的關係與象徵意義。
▍ 關鍵運作邏輯:尺度縮放的問題
書中細膩地展現了氣候議題的複雜程度。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現代氣候科學是尺度(scale)縮放的產物,這種多尺度、多因果的框架,早在現代電腦與衛星科技出現前即已相當成熟。然而,出乎人們的刻板印象之外,這些過程不僅是知性的,作者更敏銳地指出這個過程亦是感性、熱情的、與美學相關並同時是社會性的,帶有深刻的政治意涵。而這也對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尺度概念與角度來思考現今人類面臨的氣候危機與應對方案,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觀點。如同書中強調,任何人類的集體行動都取決於我們管理所謂的「規模擴張的情感工作」,即如何理解、應對氣候變化所產生的內在反應。
尺度的縮放調整必然導致情感的重新校準,如果我們能夠展現哈布斯堡王朝氣候科學家的獨創性,我們或許也就掌握改變現狀的機會。
-
拿回我們的未來$133.00
內容簡介
這世界著火了,卻沒有人在乎!
氣候變遷的浩劫仍在進行中,暖化、氣候異常……帶來生存危機,
世界各地的年輕氣候運動者不再沉默,
他們大聲疾呼「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出賣我們的未來!」
人類不是地球的主人,不該予取予求,地球的未來就是我們的未來。
年輕世代挺身而出為氣候正義而戰,
向全世界展示了這個危險時刻也是一個巨大機遇的時刻——
一個改變一切的機會,
為自己創造一個公平宜居的未來。獨特的包容性觀點將激發信念、激情和行動。”~ 柯克斯評論
2016年12月5日,在幾個月的抗爭之後,立石保留區的護水者得知,歐巴馬總統拒絕同意能源傳遞公司在歐阿希湖處的密蘇里河底下鋪設輸油管線。消息傳來時,本書作者娜歐蜜.克萊恩剛好跟托卡塔・鐵眼站在一起;托卡塔是一名立石的13歲少女,反石油管線運動最早的發起人之一。娜歐蜜問她對這個最新消息的想法。她說:「好像拿回了我的未來,」然後她突然哭了起來……
不論多小的年紀,都可以一起為適合居住的未來而奮鬥。17歲的雷諾茲說:「時候已經到了,我們這一代人必須決定,我們要讓地球沉下去,還是浮在水上。」
14歲的布朗・水獺說:「作為一個人,為賴以生存的地球挺身而出是很正常的。來到這裡實際上是一份禮物。我們只是還地球一點東西。」
奧農達加人有一個古老的哲學:他們要求每一個決定都要評估其影響,不僅是對於今天活著的幾代人,而且也要考慮到未來的七代人……
年輕世代不只是這場運動的一部分,他們還是運動的領導者,為氣候正義而努力,在地球崩潰之前,盡一切力量守護地球同時挽救人類的未來。
這本由屢獲殊榮的記者和氣候正義最重要的聲音之一的娜歐蜜.克萊恩與麗貝卡‧斯蒂夫所撰寫的新書充滿了世界各地年輕領導人的勵志故事,讓年輕讀者全面了解當今的氣候狀況以及我們如何走到這裡,同時還提供了他們加入這場戰鬥所需的工具,以保護和重塑他們將繼承的星球。
本書將幫助年輕的讀者:
◆理解氣候變遷不只是變熱而已。
◆認識氣候不正義並進行抵抗。
◆區分氣候變遷與氣候破壞。
◆找到跟他們一樣的年輕行動者,並且學到他們如何也能發起氣候正義的運動。
◆瞭解新冠病毒大流行何以是一個朝向改變與未來的機會。 -
原來大腦可以這樣練$107.00
內容簡介
有一種比IQ更能預測學習成就的方法
有一條通往健康、幸福、快樂的道路
有一個實現成功人生的關鍵
──原來就藏在我們的大腦裡!誰說運動的孩子不會讀書?
運動不只能讓身體健康、心情舒暢,
還能活化大腦記憶、開發學習潛能、提升學業成績!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腦科學」研究團隊負責人洪聰敏教授,
運用腦科學知識,結合運動心理,替孩子打造提升大腦執行力的成功心法!雖然大家都知道運動對大腦的發展至關重要,但是,並非只要單純的運動,就可以達到增進腦功能發展的效果。
要怎麼運動?做什麼運動?因應孩子不同的身心發展階段,需要規劃符合需求的課程方案。
本書提出「大腦執行長」的全新觀念,透過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腦科學團隊多年研究開發,融合運動處方、認知挑戰與心理技能的運動系統,以趣味有效的教學結合社會支持的核心架構,大腦將如同最強的中央處理器,可運用在各種運動項目上。
能提供家長、教師及教練,以更明確有效的運用方法,讓從事運動的價值,不再只是體能與技術的提升,更能達到建構與強化成功者大腦神經迴路的效益。
-
大腦喜歡這樣學.強效教學版$140.00
內容簡介
線上、實體教學並重時代
搭配大腦學習模式的最新教學法新世代教學工作者必備的授課方法全攻略
你不必是科技專家,也不必花費大量金錢,只要搭配簡單的工具,
就能運用本書的觀念,將教學方法從優秀轉變為卓越。
無論是線上課程,或在傳統的教室裡,都能運作良好。學生是否花太多時間學習,成效卻令人失望?他們是否因為感到無聊且容易分心而拖延學習?神經科學家與認知科學家對於大腦和學習方式的了解已有長足的進展,《大腦喜歡這樣學.強效教學版》將新知融入教學活動中:
◎如何運用神經元連結的原理,讓學習成果在腦中存成長期記憶。
◎「主動學習」建立長期記憶的神經連結,幫助學生產生較高層次的理解。
◎工作記憶、海馬迴和新皮質如何構成陳述性學習系統?
◎課堂上短暫休息與夜間睡覺時,大腦如何進行記憶固化?
◎兼顧「賽車式」、「徒步式」學生學習速度的教學法。
◎製作短片協助剛接觸線上課程的學生在腦中形成認知地圖。
◎如何準備燈光與麥克風以營造良好的線上教學環境。
◎如何運用線上討論區等互動工具,鞏固學生剛學習的內容與專注力。
◎如何設計配合大腦學習模式的同步與非同步教學的線上教材?
◎課綱→目標→焦點問題→評量,精準的規劃讓學生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在學生程度多樣化的課堂上把他們都教好,在線上授課時讓學生維持學習動機,持續投入,新世代教學工作者面臨許多新挑戰。無論讀者是經驗豐富、充滿熱忱的幼兒園、中小學或高等教育教師,或是想為兒女的教育提供支援的父母,都能在本書得到啟發。
-
人類大歷史:知識漫畫2 文明支柱$200.00
內容簡介
全球熱銷巨著《人類大歷史》
精彩改編、精美插圖,隆重推出第2冊〈文明支柱〉《人類大歷史:知識漫畫》系列書籍,
改編自全球暢銷2,100萬冊、譯為六十五種語文的經典巨著《人類大歷史》,
以漫畫形式,呈現妙趣橫生的角色及故事,
引領讀者進行一場前所未見、兼具智識與藝術的歷史探索。在第2冊〈文明支柱〉裡,請繼續跟隨哈拉瑞教授、小柔、薩拉絲瓦蒂教授、虛構博士、羅培茲警探的腳步,一同走訪世界各地,見證農業時代之後、天翻地覆的新局面:
- 一萬兩千年前,人類落入了什麼陷阱,讓自己永世不得逃脫?
- 智人定居務農,愈來愈努力工作,有沒有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
- 到底是人類馴化了小麥和稻米,還是小麥和稻米馴化了人類?
- 《漢摩拉比法典》和〈美國獨立宣言〉,哪份文件的內容比較有道理?
- 「人人平等」是合乎科學的真理吧?
- 浪漫主義、民族主義、資本主義……是真理?還是虛構的故事?
- 為什麼官僚體制的資料處理方式,和人類的自然思路愈來愈不同?
- 為何歷史上的許多偶然,卻導致所有社會裡必然存在的階級不公平?
- 我們能否不再受困於死人的夢境裡,身心都得到解放?
-
人類大歷史:知識漫畫1 人類誕生$200.00
內容簡介
全球熱銷巨著《人類大歷史》精彩改編、精美插圖,隆重推出第1冊〈人類誕生〉
全彩mook大開本絕佳質感印刷,全球同步出版
當代思想指標,《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21世紀的21堂課》作者:哈拉瑞 挑戰電影視覺風格 全新力作
人類這種弱小動物,
究竟如何能統治地球?
本書不是配了插圖的更新版《人類大歷史》,而是創作出全新的內容
希望能觸及那些平時不經常接觸科學,或認為歷史枯燥無味的人
你會發現:儘管歷史時而有趣,時而悲慘,卻總是扣人心弦
在一個資訊滿滿卻多半無用的世界上,清晰的見解就是力量。
我們面對著無止盡的瑣碎細節,要怎樣才能縱觀全局,避免見樹不見林?
一種方法就是先往後退一步,觀看真正的全景全貌:人類物種的完整歷史。
《人類大歷史:知識漫畫1——人類誕生》講述一種無足輕重的猿類,
如何成為地球的主宰,能夠分裂原子、飛上月球、操控著生命的基因密碼。
《人類大歷史:知識漫畫》系列書籍,
改編自全球暢銷1,600萬冊、譯為六十種語文的經典巨著《人類大歷史》,
以漫畫形式,呈現妙趣橫生的角色及故事,
引領讀者進行一場前所未見、兼具智識與藝術的歷史探索。
在第1冊〈人類誕生〉裡,且讓哈拉瑞教授成為你的嚮導,
一同走訪世界各地,見證人類歷史更刺激有趣的一面:
「史前比爾」為了讓自己的腦袋變成草原上最大,付出了什麼代價?
「生火智慧王」改變了哪幾種人的人生,帶來哪些獨享的好處?
石器時代的人比現代人懂得更多生活常識、活得更快樂嗎?
誰會是第六季《全球演化生死鬥》實境秀的最後贏家?
鄧巴教授的「八卦理論」為什麼那麼精采且重要……
「虛構博士」要告訴你如何分辨虛構的故事與真真實實的事物……
羅培茲警探如何證明「跨洲連環殺手」的罪狀……
還有,為什麼說我們都受困在死人的夢境裡…… -
犯罪手法系列3-法醫昆蟲學$127.00
內容簡介
獻給重度犯罪小說迷的完美禮物
▍生動描述+死亡調查實例+法醫昆蟲學故事 ▍
本書十分引人入勝,倘若你沒被成團的蠅卵、蛆蟲,
還有各種節肢動物嚇得退避三舍。
(警語:用餐時請勿閱讀本書;注意胃食道逆流)
《西雅圖時報》、《波士頓環球報》、《出版人週刊》、《紐約時報書評》、《科學人》、《科學期刊》、
《科學新聞》雜誌、《華盛頓郵報》書界版等各大媒體一致推薦!!
如果你對影集《CSI犯罪現場:拉斯維加斯》中的經典角色:綽號「昆蟲人」的吉爾.葛瑞森(Gil Grissom)著迷不已,且對腐屍上爬滿蛆蟲的密集畫面毫不抗拒,想一探法醫昆蟲學的真實面貌……對了,重要的是,還有個強壯的鐵胃!歡迎一同進入昆蟲、犯罪、司法系統和人性黑暗面交錯重疊的世界。◎這些「蟲蟲」永遠不會錯過謀殺案
犯罪現場的每一具屍體都是一個獨特的微棲地:蒼蠅以驚人的速度發現屍體並且產卵,甲蟲、蟎蟲、蜘蛛和其他節肢動物接連拓殖;有的以屍體自然孔竅或開口的分泌物為食,有的只吃柔軟、濕潤的組織,有的喜歡在腐屍變乾燥點再來分杯羹,有的既吃屍體也吃其他昆蟲……法醫昆蟲學家李・戈夫博士參與過350多起命案調查,他在書中以實際指導過的案件,呈現有關昆蟲的知識與習性如何為謀殺案提供關鍵證據。即使屍體已嚴重腐爛甚或白骨化,昆蟲證據往往能提供唯一的線索,讓法醫得以推斷死後間隔時間(post-mortem interval, PMI),乃至於屍體是否從原本的犯罪現場被移動過,以及是否有藥毒物牽涉其中。身為經驗豐富的鑑識人員,對李・戈夫博士而言,為美國及國外執法單位擔任顧問是家常便飯。法醫昆蟲學的發展與實務是一門雖令人不安但也引人入勝的學問,以李・戈夫獨有的資歷,由他來講這門學問的故事再適合不過。
-
怪奇診療室$133.00
內容簡介
美國《Mental Floss》雜誌二〇一八年精選好書
美國國家公共電台「科學星期五」節目二〇一八年精選科學好書- 牙齒無緣無故在多位患者口中轟然爆炸……
- 瘋狂水手不能自拔,接連將好幾把刀吞下肚……
- 睡前塗擦精油的伯爵夫人,在睡夢中神祕起火自燃……
- 某婦女在懷胎期間遭到響尾蛇攻擊,之後生下了「半人半蛇」?!
- 水陸「兩棲嬰兒」可經由家長從小訓練,繼而造福全人類,從此杜絕溺水憾事?!
- 一位婦女突然有如人體噴泉般,開始從眼、耳、鼻、口、皮膚與肚臍噴射出大量尿液……
歷史上沉睡已久、各大期刊與媒體報導中鮮為人知的怪奇醫療檔案,將由本書重現於世人眼前!
作者湯瑪斯•莫利斯從十七世紀到二十世紀初三百年間的外科教科書、新聞、實際的醫療病例中,
蒐羅精選了醫療史上最匪夷所思的六十多樁事件,這些詭異、莫名的醫學奇案與怪事
都曾讓世界上許多醫師百思不得其解,卻也深深為之著迷。本書的故事於時間、地理上跨度廣泛──從十七世紀的荷蘭,到沙皇時代的俄國,
甚至有遠從清代廣東渡海到英國求醫的患者,其中許多案例都可謂人性中「愚蠢荒誕」的極致典範。
例如,一八五〇年一位主修化學的男學生懶得出門如廁,直接於殘留鉀金屬的實驗瓶中小解,
在石火電光剎那間,生殖器便緊緊地卡入瓶中「無法自拔」。當然,談到醫療,少不了常見於古今中外民間各地的怪偏方與蒙古大夫。
從烏鴉嘔吐物與蛇糞,到抽「水銀香菸」治病,以及用波特酒灌腸──
超乎現代人想像的素材與原料,似乎都曾讓人找到「臨床用途」。
另外,也有一些大無畏的患者與治療者,早在麻醉問世之前,便毅然來到手術台「以身試療法」,
舉凡夾出患者心臟下的機槍子彈、開刀取出孕婦遲遲未生下的體內死胎、
替誤吞刀具的男子開膛取刀、患者自己用銼刀刮出膀胱結石──
統統是在患者清醒狀態下進行的壯舉。從現代角度來看,本書故事中的種種怪誕荒唐似乎讓人難以理解,
有的甚至可說相當野蠻。不過,值得我們記取的是,
過去醫者的才智、創意與努力並不見得真的遜於當今醫療人員。
這些案例證明了,在那些迫切需要醫療技術的時代,
試圖幫助患者的醫生們不擇手段──到「手斷」也不足惜。
縱使二十一世紀的醫學知識有了長足進步,但到了一、兩百年後,
我們的後繼者或許同樣會回顧今人濫用祕方、補品、噁心湯藥等事蹟,吃吃嘲笑我們也說不定。 -
如果「那一天」終於來了……$127.00
內容簡介
用追根究柢的精神分析極端事件的可能性,以想像力消除焦慮,
帶你沉浸式體驗「永生難忘」的19種荒謬場景!現實版的《如果這樣,會怎樣?》、全球版的《危難求生手冊》
《未來產業》、《解密iPhone》、《拯救或毀滅世界的十種新創科技》等暢銷趨勢書作者聯袂推薦
「非常推薦這本書,尤其是推薦給那些和我一樣凡事都擔心的人們!」──亞馬遜讀者書評
●如果人類能永生不死……
其實這在邏輯上本來就是個不可能的任務,而且就算不會因病死亡,也無法避免死亡意外。所以比較合理的估算是,如果人類能活到1132.925歲,就可以稱為永生了。但真的可能嗎?
●如果有小貝比在月球誕生……
那位準媽媽很可能已經先違反月球的法規了,因為那個小孩很可能將面臨低重力而骨質疏鬆和發展遲緩的問題。另外,小孩的國籍要歸在哪裡?要怎麼訂定他的出生日期和時間,畢竟月球的一天是地球的二十七天呀!
●如果奧運開放使用禁藥……
你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但有些禁藥其實只是運動員們之間的迷信,大概是某天某一群贏家都吃了「那種藥」,主辦單位就讓它變成禁藥了。因此若用科學事實來反駁這規定,運動員們似乎可以期待一下。
●如果海洋裡的魚全都消失……
聽起來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海洋將正式變成免費的超大垃圾場。萬一發生漏油事件,環保團體又該拿什麼替自然發聲呢?
●如果要用核武器毀滅地球……
可能把地球上現有的14485枚核彈發射出去都還嫌不夠,因為根據估計,得要16000枚核彈才行……,看來毀滅地球好像也不太容易。
●如果全世界的網路斷線……
世界可能會大亂。然而讓全部網路掛點其實也挺難的,除非發生最大規模的太陽閃焰或電磁脈衝,否則韓國歌手江南大叔和搖滾樂團OK Go合作一支影片讓網路大當機還比較快。
各位讀者,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暫且安穩,然而根據種種線索,我們已能嗅到危機正在蠢蠢欲動。無可否認地,人類愈來愈掌握不住未來,而且惴惴不安,可能導致世界大亂的各種事件就近在眼前。BUT,人生中最重要的或許就是這個BUT,你是否認真思考過這些極端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這些事件真的那麼恐怖嗎?發生後又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多少?網路界奧斯卡獎得主麥克.波爾在本書中一貫保持他的幽默風格,以趣味的口吻大談生態浩劫,也假想政局變動、經濟結構改變,以及當科技發展到極致時,人類會面臨什麼轉變。波爾透過本書帶領讀者走進他的焦慮世界,以實事求是的精神模擬極端情境,讓我們以戴上VR眼鏡般的沉浸式體驗想像末日的細節。19則末日異想中的諸多情節可能對你來說過於荒誕,但在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導致全球受創的今天,你覺得還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就讓我們翻開本書,一起來趟令你冷汗直流又驚奇不斷的狂想吧!
-
只要好好活著,就很了不起$140.00
內容簡介
【日本熱銷5萬冊】這樣的生物學超有趣!
打開求知的開關、豎起好奇的天線,
在多變的時代,向生物們學習「好好活著」的秘訣!- 十年前的你,已經不存在了……這可不是耍文青,而是生物學能證明的事!
- 達文西創作「蒙娜麗莎」的理由之一,是要展示地球和人類非常相似?
- 農用機器人和天擇有什麼關係?人類演化成直立二足行走是因為一夫一妻制?
- 免疫系統如何消滅病毒?幹細胞會是長生不老藥嗎?喝酒千萬別大口乾掉?
演化並不等於進步,越晚出現也不代表比較優秀,
生物只是由於適應環境而不斷發展、改變。
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好好活著,
每種生物都是一樣獨特而美麗,也都一樣了不起。- 必須符合哪三個條件,才能稱為是「生物」?
- 人類真有那麼與眾不同嗎?結構越複雜可不見得更高等!
- 要好好活著,重要的不是數量、尺寸或力氣,而是種類要多樣化!
- 水分子的結構就像米老鼠的頭?動物的前後內外是怎麼分的?
- 已經幾千歲的神木真的還活著嗎?植物拚命長高是為了什麼?
- 幹細胞有可能更新器官以永續生命,但換了大腦的你還是你嗎?
在所有科學當中,生物學應該是相對最有「人味」的吧!
人類也是生物,了解其他生物如何活著,也等於在探究、發現我們自己的存在。
從何謂生物、天擇出現的生物奇點、植物的年齡與身高、
人類直立二足行走的演化推理、遺傳的運作等基礎知識,
到會演化的癌症、免疫系統與病毒的戰爭、飲酒習慣、抗老生技等日常話題……
這本書就像是紙上版的電視科學節目,
日本知名生物學者、科普作家更科功,將站在知識的入口引你進門,
以平易近人的幽默口吻,看似閒話漫談又乘載著扎實知識的豐富內容,
和你說說、聊聊何謂生命的奇妙與美麗,
奇思異想又生活化的比喻和解說,搭配上九十多幅特色圖解和插畫,
不僅淺顯易懂,更充滿生動鮮明的實境感和趣味性。世上萬物都自有美麗的一面,試著用生物學的眼光看世界,
發現不同的美好,也有助於我們找到使人生更具價值的秘訣。
耐心接受「未知、不確定」的狀態,原原本本地納入所見的一切,
思考和發想的空間才不會被行動的範圍所侷限,而能更加寬廣、多元。
只要始終保持著好奇心、想像力和求知欲,
願意來看看這些關於地球、不同生命和人類自己的故事,一定會有驚喜的發現!無論人類或細菌,都是歷經了四十億年的進化,而走到了今天。
每種生物都是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
不論體型類別,彼此相互作用、甚至進一步與地球磨合,終於造就出今日的生態樣貌。
我們雖然不必成天想著細菌或古菌,但若能秉持博愛之心,用全面性的角度來思考整個生物圈,
或許就不會忘記,除了人類之外,細菌和古菌也共同生存在這個地球上吧。 -
人類存在的意義(新版)$120.00
內容簡介
人類是如何誕生的?為何地球上會出現像我們這樣的物種?
我們在宇宙中是否有一個特殊的地位或命運?
我們要往哪兒去?為什麼?(這是最難回答的問題)兩度獲得普立茲獎的當代科學大儒、眾所公認的全球生物學家及自然歷史學家翹楚,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從人類在非洲大草原上的起源開始,談及人類在地球及宇宙中定位的集大成之作。
身為地球上唯一有思考能力的物種,幾乎所有人都曾詢問這樣一個終極問題。為什麼會有人類這麼特殊的物種存在?我們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
全世界最重要的演化生物學家,社會生物學的創始者,愛德華•威爾森,從生物學的角度,提出了他對這些亙古疑問的回答。人類為什麼這麼特殊?
與許多人文科學學者對此問題回答的取徑完全不同。威爾森從演化來回答這個問題。萬物均來自演化,人類的與眾不同,也只是自然演化這部偉大史詩中的一個插曲。但也是演化,讓人類成為地球上唯一同時擁有自私與無私兩種基因的生物。這兩種基因的衝突與撞擊,讓我們時刻活在矛盾與衝突之中,因此創造出了人類璀燦的文明,也讓我們擁有重新定義自己的能力。那意識呢?人類的自由意志呢?靈性呢?
這些是否也可能來自演化?威爾森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對科學尚不可解的事物,人類傾向用神秘力量來解釋,但從動物行為和人類文化的觀察中,卻總是能看到演化的擇汰力量不停地出現,但隨著科學的日益進步,我們是不是能以更理性的方式,讓對地球更有益的文化留存下來,而能汰除那些讓群體無法存活的自私的基因?人類要往哪裡去?我們該如何定義自己?
即使人類在演化中曾有非凡的歷史機遇,但仍只是隨機事件造就了我們,如果人類要更清楚地認識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與其他生命形式做個比較,甚至是與存在太陽系外的生物做個比較,這能讓我們更好地定義自己,肩負起人類被演化賦與的特殊責任。當AI機器人已能取代人類工作、人類進行太空旅行也已指日可待,但我們所身處的地球,物種滅絶、戰禍頻仍依然時時可聞,人類該如何跳出基因的窠臼?作者愛德華•威爾森以他當代科學大儒、頂尖生物演化學家的身份,在書中討論了當前生物學界自《自私的基因》之後最受矚目的議題,並由此以科學的角度重新思考人類存在的意義,猶如曖曖微光,為我們指點一個可能的未來。
-
木乃伊不容易——那些木乃伊生前死後的奇情怪事$98.00
內容簡介
木乃伊竟然全世界也有,非古埃及專利? 這些僵屍們有火製,有秘製,更可以非人造? 人屍戀、死後顯靈、墓室詛咒、屍體巡迴…… 鬆綁木乃伊生前身後、你想像不到的奇怪事! 木乃伊不只古埃及,其實全世界也找到: →歐洲、南美原來也盛產木乃伊,遠至新疆、菲律賓以至巴布亞新幾內亞,原來也有木乃伊的蹤跡。 木乃伊不一定用繃帶綁著,可以形態萬千: →用火燒製的「火系木乃伊」、一具具僅屍掛在懸崖的「先人之家」、甚至不知道原因,就是保存得異常好的遺體,都是各種「變種」的木乃伊。 木乃伊死後的故事千奇百怪,神秘傳聞多多; →豎立婚紗店櫥窗的「怪誕屍新娘」、醫生與病人的「人屍之戀」,以至最有名的「圖坦卡門詛咒」,伴隨木乃伊們留下來的,是一個個難解的千古之謎。 木乃伊身前的故事引人入勝,極具歷史意義; 這些僵屍們,生前也是一個人,有著屬於他和所屬時代的故事;他們的遺體上,也反映著當時年代的歷史和文化。以後參觀木乃伊展覽,你可能會有著不一樣的心情和體會。 暢銷作《屍骨的餘音》作者、法醫人類學家李衍蒨, 帶我們環遊全球,一步一步鬆綁木乃伊,還原他們生前身後的故事。查看更多... -
喪屍——大自然的異常動物$98.00
內容簡介
被控制、被洗腦、被自殺、被變身…… 大自然的鬼匠神工,創造出種種意想不到的喪屍動物。 為了生存,牠們可以去到幾盡? * 喪屍蟻、喪屍蜂、喪屍鹿、喪屍浣熊…… 在弱肉強食的世界,處於劣勢的生物被迫出盡各種下策: 騎劫較大型的動物做產卵器、操縱其他動物成為自己僕人、 將宿主洗腦逼令牠跳水自殺…… 製造出各種半死不生、殘留軀殼、身體變異、行為怪誕的喪屍動物。 做這麼多,都只是為了繁衍,為了生存。 這些喪屍千奇百怪,超級獵奇, 揭露大自然的生存法則,更可能關乎人類的未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