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
不平等的童年$173.00
內容簡介
社會學革命性經典鉅著
二十一世紀家庭與教育學界的里程碑
重量級社會學家安妮特.拉蘿的經典著作拚教養,能翻轉階級嗎?
不同階級、不同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
他們的現在和未來有多麼迥異?
童年的不平等,也複製了未來的不平等……【2003年初版,榮獲美國學界各項大獎】
美國教育研究協會(AESA)評審大獎
美國社會學會(ASA)文化類、家庭社會學最佳書籍獎
美國社會學會(ASA)童年與青年研究傑出獎、社會問題研究C. W. 米爾斯獎社會學家安妮特.拉蘿走訪了十多個家庭,帶著團隊深入教養現場,
觀察親子間的相處模式,也目睹家庭與體制的社會互動。
作者發現:階級是所有問題的出發點!▌規劃栽培 vs. 自然成長,階級帶來的起跑點不平等
社會階級除了帶來不同的經濟條件和文化資本,也使得父母偏好特定的教養策略,
因此塑造了孩子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中產階級的父母傾向於規劃栽培的教養邏輯,貼近社會現實面、注重語言溝通能力,引導孩子長成主流社會偏好的模樣。當孩子面對權威機構,便不怕說出己見,堅持爭取有利的結果。
➤勞動和貧窮階級的父母則傾向讓孩子自然成長,平時放任孩子放學後獨自看電視或上街玩耍,沒有長期為孩子培養社會化等相關能力,一旦孩子面對權威機構時卻容易因害怕而噤聲。
▌新增回訪記錄,研究更全面
睽違十年,安妮特.拉蘿再度上路,拜訪當時的研究對象。
這些孩子成熟了,家庭已不是人生中影響力最重的部分,
但無論其他外在因素,家庭始終是「階級複製」的主要關鍵。不平等的階級,會帶來不平等的生命歷程。
童年,只是一切不平等的開始。 -
最高的教養(二版)$127.00
內容簡介
蟬聯Amazon.jp「教養、商業」
跨類別暢銷榜全美頂尖學校所實行的
「世界№1教養法」!當今全球菁英最重視的
「孩子們必備之五大資質」──獨立思考.雙向溝通.正面心靈.
團隊領導.人格魅力──以科學為後盾,同時培養
「思考力」與「堅強心智」之最新育兒法全球大學都重視的「非認知能力」是什麼?
哈佛為何不錄取考試滿分的學生?
為何世界重視「恢復力」更甚於菁英教育?「你要考上好大學,然後進入好公司!」
成長過程中,被這一說法洗腦的人應該不少。學力愈高,通常都被認為能夠進入愈好的學校;
但近年來美國教育卻改變了方向,不再尊崇「分數至上」主義,
全新的教育方式展現了前所未見的成效。****************************************************
無法被評量的多樣性及創造力、溝通能力,
已成為當代教育的主流。「全美最優秀高中生」獎學金競賽的審查標準,
反映出「世界所需人才」必須具備的能力──
思考力、溝通力、自我表現力、復原力,與擴展自身優點,
本書具體介紹任何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輕鬆實踐的方法,
藉此促進「學力技能」與「非認知能力」之培育。****************************************************
讓孩子能自行開創人生,
任何時候,都能以自己的方式生存下去!近距離觀察美國名校第一線教育狀況,
分析具學術研究證據支持的世界級「教養」技巧,
讓孩子習慣處理「沒有正確答案的事」,
在面對未來世界的變化時,
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進而解決問題。- 支持讓孩子眼睛閃耀光芒的事情
- 每天吃晚飯時,都問孩子「今天一整天過得如何?」
- 與孩子一起閱讀同樣的書、欣賞同樣的電影,並交換心得
- 養成「如果是你的話會怎麼做」的口頭禪
- 一天20分鐘,讓孩子天馬行空
- 不要害怕對孩子展現「失敗」
- 幫助孩子克服「樹大招風」的恐懼
- 成為「沒有意見的大人」,貫徹「聆聽者」角色
-
五年、十年,拔萃依然$128.00
內容簡介
校長Mr Featherstone 把學校從港島搬到九龍(日後的加多利山),當然不是他一個人的想法(是當年校董會的決定)。主樓後門牆頂有Diocesan School 1924-1929, 那些年, 籌款建校舍,哪有今天的容易。主樓前門可見竹林、操場、小學。從後門走出來,則可見IB Complex, St Augustine’s Chapel,宿舍大樓、室內運動場、游泳池,往右邊走過去,是音樂廳。往左轉,可見網球場、籃球場、SIP 建築、New Wing、New New Wing。走後門,往前行,可見Steps,一百多級的石級,走至盡頭,是太子道。
下得山來,不是放學回家,而是入大學,到社會工作了。有舊生談到「乘坐輪船留學去」,有回憶拔萃的流金歲月、那些年的人和事,都由他們書寫出來。年輕一代也有他們的故事,他們來說好了。 -
夢想勒索$117.00
內容簡介
年輕人一定要有「夢想」嗎?「夢想」就是一份好的職業嗎?現在還找不到「夢想」的年輕人,未來的人生就一片茫然嗎?
現在的社會,無論是學校、家長、流行文化,都不斷鼓吹年輕人追夢,然而,這些夢都是大人所認定、所許可的「一份好職業」,而非年輕人自己真正想擁抱的「夢想」。那些還沒出過社會工作的高中生、大學生,又怎知道自己最喜歡怎樣的工作、有怎樣的「夢想」呢?那些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又怎知不同的工作哪一種最適合自己呢?如果年輕人還沒找到「夢想」,就會被大人認為未來前途茫茫,成不了大事業。
然而,回顧那些事業成功的名人,他們也不是在年輕時就抱著「偉大的夢想」進入社會工作或創業的,而是在職場中慢慢摸索出自己最喜歡、最擅長的領域,成就了一番事業後,才意識到原來這就是他真正追逐的「夢想」。本書作者在日本教育界工作多年,並為各著名中學演講,他發現年輕人已經被「夢想」壓得喘不過氣了,要不是大人強加給他們的「夢想」,做著自己無法投入的事;要不就是還沒找到自己的「夢想」,而感到人生毫無希望。這個議題深深影響了年輕人的心靈健康,也限制了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更危害了國家多元性的發展。於是作者走訪了眾多年輕人、家長和老師,直指出大人對年輕人「夢想勒索」的嚴重性,並建議家長和老師如何引導那些還在摸索前進的年輕人,以及如何打造一個允許年輕人孵化「夢想」的環境。
-
精「英」大學堂—英國升學策略藍圖$168.00
內容簡介
要成為出類拔萃的專才,留學英國是上上之選。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碩士、布里斯托大學教育博士——凌羽一博士(Dr. Jeffrey Hui)多年致力培育學生,多位門生成功入讀牛津、劍橋等全球頂尖大學。他認為,海外升學的規劃應配合孩子的個性和才華,他在書中揭示「學業&職業」密碼,並為學生及家長拆解英國升學的關鍵問題:何時是出國留學的最佳時機?
英國教育制度多元化,容易與香港或亞洲學制銜接。作者盤點最受歡迎的8條英國留學路線,涵蓋高小、初中、高中、大學及研究院階段,列出其中的財務、家庭去向、職業規劃的考量。該入讀優質私立中學,還是免費公立中學?
英國一般公立中學「有教無類」,以校網區收生,住得愈近學校,入讀機會愈大,但水平參差;而當中質素較高的文法學校則收生嚴謹,入學一般須經過競爭激烈的11+考試。私立學校的平均教學水準較優異,而入學也需過五關斬六將。作者除了分享準備入學試的技巧,更分析大倫敦、英格蘭東南部、西北部和東部等熱門校區的優秀中學。該選擇哪一所大學、哪一個學系?
英國有近百所大學,可分為研究型及職業導向型兩大類。書中詳細介紹牛津、劍橋、倫敦三大和部分羅素大學集團成員大學的特色和優勢科系。你更可透過「霍爾蘭學業&職業密碼」識別個人性格特長,並以此挑選最適合自己的學校及課程,為未來事業奠下穩固基礎,逐步朝人生目標邁進! -
生死教育講呢啲$118.00
內容簡介
死亡是生命必經階段,但人類的天性及傳統文化對死亡常存忌諱,所以此書一眾「唔識死」的作者希望與各位「講呢啲」。
生死教育﹝Life and Death Education﹞是以死亡和生命為主題的教育,旨在啟發大眾正視對死亡的恐懼,讓自身或他者能過渡從死亡所帶來的悲傷,並提高全人「身、心、社、靈」的發展,達致「從死看生,活好當下」,齊齊活好啲。
第一章「眾觀生死」
生死學看、中西哲學、人類學看生死、社會學、生命倫理、公共衞生、民間信俗、佛教、天主教及基督教的角度看生死 。
第二章「生死相安」
老年醫學與基層醫療、醫社合作與社區連結、晚期護理與照顧者支援、紓緩治療與預設醫療指示、臨終關懷技巧與道別、喪親者的哀慟、特殊需要人士的哀慟、兒童的悲傷輔導、遺物處理與心靈重建、生死工作的自我調適
第三章「生死熱話」
從死亡,靈異到信仰、鬼怪與喪屍的社會符號、法醫研究與屍骨尋踪、生物科技與基因編輯、從高錕離世再思臨終照顧、生若能安,死亦能樂、假如Bingo成為無言老師、動物和人的連繫與哀傷、廿四週以下流產胎、青年自殺與香港教育
第四章「生死之旅」
走出去,為了更親近自己、殯葬,死亡體驗與送行者、 “1995”,隔著電話的溫度、歷史洪流中的犧牲者們、與宗教來一場心靈的交流、繪本文學與生死教育、從教育哲學到生命教育、藝文青的生死教育課、給女兒的生命教育課、與同學來一場生死之交
-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方法、秘訣、潛規則$130.00
內容簡介
如何用別人的智慧解決你的問題! 《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作者彭明輝新作,教你掌握知識經濟時代的核心能力 彭明輝〈學術文獻回顧與分析的程序與技巧〉,一篇震撼海峽兩岸大學的文章,網站點閱超過100萬次! 北京四大高校的博士生為它舉辦了一次跨校討論會,一個學術研討會將它印給全體與會者。 新竹的國立交通大學圖書館連續兩年邀彭明輝演講並錄影,很多實驗室都把這錄影帶列為「新生必看」。 本書《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方法、秘訣、潛規則》即由該文延伸而成,是國內外指導教授不會教、攸關碩博士生研究成敗的要領! 用別人的智慧,解決自己的問題 彭明輝《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的寫作目標聚焦在碩、博士生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以及畢業前所需要的研究方法、訣竅與潛規則,而不奢談更高深的創意或研究方法。 此外,為了讓這些方法易學、易用,彭明輝還把不可捉摸的研究方法與創意精煉成一套「研究工作DIY」的分解動作,引導讀者由淺入深,逐步掌握文獻回顧、批判性思考與創新的要領,讓他們可以只靠前人的智慧就生產出不錯的碩士論文,但又為讀者的個人天分保留充分的發揮餘地。 最重要的是這項研究能力還可以轉化為終生受用的核心能力,讓你的工作、人生邁向更高的境界。 本書最佳使用指南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有兩種可能的用法:其一碩士生自己培養研究能力或博士生和研發工程師提升研究能力的工具書;其二是研究所新生訓練或企業界研發單位新人訓練的教材。 起步 第1章介紹研究所可以學到的能力,以及它們如何讓人「終生受用」; 第2章區辨學術論文的良窳,讓讀者知道自己要找的是怎樣的「金礦」; 第3章將研究工作分成十三個主要步驟,並且建議一個工作進度表,供讀者參考。如果把研究工作比喻為一趟探險之旅,這三章合起來等於是「行前說明」。 如何進行研究工作 第4章談如何選指導教授; 第5章到第16章討論選題、總覽式文獻回顧、彙整批判性思考的要領與原則、創新的策略、十倍速文獻回顧的要領、研究規劃與風險控管、盤點研究成果與鞏固深化、論文寫作,以及口試委員的期待。 這十三章就是《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的核心。 看似遺漏的一章是關於論文研究計畫書的撰寫,它是很多博士生和少數碩士生資格考的項目之一,但是絕大多數碩士生不需要寫論文研究計畫書,作者把它放在書末的〈附錄1:碩、博士論文計畫書〉。 學術界、產業界如何相互為用 第17章談研究所核心能力在職場與人生重大事件裡的轉化與活用; 第18章談台灣這種後進、小國較適用的低成本、低耗時、低風險、高產出研發策略; 第19章討論學界如何跨越產學鴻溝。 這本書所介紹的研究能力不僅對研究生有用,還可以轉化為對台灣產業界與制度設計非常有參考價值的能力,用以促成產業升級。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下筆力求流暢、易懂,用具體案例來深化讀者的吸收。本書強調方法論層次的觀念、要領和潛規則,目的在掌握建立讀者文獻回顧、自我批判與創新的能力,並且避免用瑣碎的技術性細節和規範來糾絆讀者的理解。查看更多... -
公民教育讀本$60.00
內容簡介
有人侮你,你將如何? 美好的社會需要何種素養? 中國第一本現代公民修身經典 蔡元培先生是親歷中國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知識分子。在清末傳統科舉制度下,他讀書而獲功名,至翰林院編修。時值中國遭遇外侮內憂的動盪時代,戊戌變法失敗後,他棄官從教,後留學德國。1912年5月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學修身教科書》,是蔡元培為中學校修身科編寫的教材,正正反映了他身處這新舊變局中的思辨和遠見。書的內容基於中國傳統美德,又以西方進步思想拓展境界、辯證闡釋,如書中提倡個人修養應兼顧體、智、德,愛敬父母而反對愚孝,享受權利而履行義務,以堅忍之力實現高尚人生理想等等。溫柔敦厚的底色之上,閃耀著衝破封建舊桎梏的卓見鋒芒。故而,此書影響了清末至新文化運動,再至五四的一個世代的青少年。本次重印以上海商務印書館1921年第十六版為依據,由歷史學者周佳榮先生整理和解說,盼幫助讀者讀懂經典,並以今日之視野繼往開來,創造適應時代需要的教育新篇章。查看更多... -
學而反思──教育之我見$108.00
內容簡介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全球停擺…… 全港學校停課三個多月,老師、學生、家長過着困獸鬥式的教學生涯,莫不叫苦連天! 普林斯頓尖子盧安迪向來對教育抱有獨到領悟與見解——在家學習,是他各科的能力進步最快的時期。家長對學科不熟悉,有時反而是配合不同學習方法的條件。 在作者眼中,停課無阻學習,因為學習的精髓在於觸類旁通與反思。不論新高中學制、數理科技、語文、資優教育、學習文化等,他都能明辨慎思而得出想法。 論通識:思考能力建基於知識,有了豐富學問自能多角度看問題,不被誤導。 講數理:隨着資訊科技發展,微積分之外的數學分支(例如組合數學)更形重要。 談經濟:自由經濟的首要好處不在於分工,而在於孕育企業家精神,創造新產品。 說資優:以跨學科學習拓闊資優學生的視野,但不應有太多硬性要求構成障礙。 評AI:人工智能大都是「找規律」,所以大局觀、創意和因果判斷是是人類在新時代不易被取代的能力。 此外,作者在書中亦介紹了蘇格拉底式教學,並為「智商愈高,情商愈低?」、「讀書好就要做醫生或律師?」等的有趣命題作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