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會員即享九五折!購買任何2件產品可享本地免費送貨服務!
缺貨
SKU
fabu-9789860763607
$187.00
  • 譯者 葉品岑
  • 出版社 八旗文化
  • 出版日期 2021-11-03
  • 規格 平裝
  • 頁數 448
  • 尺寸 15 x 21 cm
  • 適用年齡 成人
  • 語言 中文
  • ISBN13 9789860763607
  • SKU fabu-9789860763607

內容簡介

傳統經濟學思維告訴我們:「工作即謀生!」
但本書要你跳脫經濟學思維,以跨學科的觀點,全面理解工作的意義!

《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盛讚!

原始社會物資匱乏,人類祖先卻能悠閒過活,每週只要工作15小時?
反觀現代社會技術發達,我們卻加班過勞、甚至害怕被未來AI取代!

是人類主宰工作,還是工作支配了生活?
大量湧現的工作真有存在意義嗎?
我們今天是否為了滿足社會的期待,導致人們為了忙碌而忙碌?

  • 織雀勤奮築巢、也勤奮拆巢,這看似無意義的工作竟是演化所需?
  • 狩獵採集者從不擔心糧食匱乏,為什麼改當農夫後卻拼命囤積糧食?
  • 為什麼有人的職業是遛狗?學校裡的行政人員人數怎麼會超越教職員人數?
  • 古代人習慣把工作轉嫁給水牛和奴隸,現代人為何害怕被機器人搶走飯碗?

  綜觀人類三十萬年的歷史,我們幾乎從來不曾像今天這樣,把工作看得如此重要。那麼,人類是從何時開始將工作視為生活的核心?

■跳脫經濟學思維,以跨學科的觀點,全面解讀人類工作的意義!
  人類學家詹姆斯.舒茲曼長年研究狩獵採集民族,他好奇的是,儘管人們認為狩獵採集社會物資匱乏,但他們每週卻只要工作十五小時,就能過上閒暇的生活;反觀,現代人的生活空前富裕,卻經常無止盡地工作,甚至加班到過勞、懷疑人生,更害怕自己有一天會被機器取代。為什麼會這樣?

  實際上,人類工作最原本的目的,是為了獲取維持生命所需的能量。隨著學會用火、務農到工廠林立,人們除了找到更省時、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也開始確認工作的意義,並且得到滿足感。換句話說,工作不僅讓人們成為「適者」而生存下來,工作也形塑了人們對周遭世界的理解與互動方式。

  然而,隨著城市興起,人們有多餘精力追求地位、財富與物質享受,同時也導致了競爭意識、階級制度及其造成的不平等隨之出現。另一方面,在工業革命以後,城市規模迅速擴大、全球人口逐年增加,有限的資源再也無法滿足人類無窮的欲望,使得人們變得越來越忙碌,只為了追求工作所帶來的安全感。

■當工作成為義務,人們卻創造更多無意義的工作,把自己推入窮忙的火坑?
  在作者的觀點中,我們的工作觀長期以來被經濟學家把持,始終圍繞著資源分配與生產力問題。但工作成為人類生活的重心,僅始於一萬兩千年前的農業革命。值得注意的是,自從農業革命以來,我們的工作文化越來越無法容忍不勞而獲的人。相較於狩獵採集社會強調有能力者有分享的義務,農業社會更重視有付出才有收穫,並且把工作視為每一個人對社會的責任。

  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由於人人都要有工作做,才導致今天的服務業如此複雜多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甚至出現大量無意義的工作。為什麼有人的職業是遛狗?創意總監究竟在監督什麼?學校裡的行政人員人數怎麼會超越教職員人數?凡此種種都不禁讓人思考,我們今天是否為了滿足社會的期待與共識,才為忙碌而忙碌。

  發明新工作是人類創意的展現,但當科技日新月異,重複性高且內容單純的工作被機器取代,也是大勢所趨。只不過,我們往往以為與機器人競爭是現代人獨有的挑戰,從未想過類似的挑戰與焦慮其實存在已久。例如,我們如今害怕人工智慧有一天會轉而攻擊主人,但早在西元前兩百年的羅馬,被視為「非人類」的奴隸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就讓當時較為貧窮的公民傷透腦筋。

  本書結合人類學、考古學、生物學、物理學和經濟學等多學科的觀點,從人類誕生一路談到AI時代,解讀不同時代驅使人類工作的動力。本書也點出,我們今天之所以把工作看得比狩獵採集祖先還要重要,就在於我們的工作模式與工作觀,隨著文明變革發生了多次改變。然而,如果我們曾經不為工作而活,那麼如今的我們究竟是為了自己而工作,還是甘願被工作綁架?

關於作者

評論

評書

您正在評書
新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