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行為偏誤
- 譯者 方秀芬
- 出版社 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 2013-06-08
- 規格 平裝
- 頁數 256
- 尺寸 148 x 210 x 12.8 mm
- 適用年齡 成人
- 語言 中文
- ISBN13 9789862723807
- SKU fabu-9789862723807
內容簡介
為什麼硬給個爛理由,也可以是理由?
為什麼「最後的機會」總是讓人失去理智?
如何不費吹灰之力,就交出亮眼的成績單?
為什麼危機極少成為轉機?為什麼你偶爾該分散注意力?
原來我們習慣拿「新」東西取代「好」東西……
我們絕對無法掌握成功跟幸福的要素,但肯定知道破壞成功或幸福的原因,與其想著如何獲得幸福,不如深諳如何避開不幸,事情可能容易得多。
不必熟練太多投機取巧的計謀,不必囫圇吞下生硬難懂的新觀念,更不必過度作為,你需要的只是少笨一點!
繼傳奇暢銷書《思考的藝術》後,再度問鼎各大排行榜
德國亞馬遜思考類、社會學習類、大眾心理類TOP 1!《明鏡週刊》聲勢不墜!
全德最受矚目的作家,無數讀者殷切期待的最新力作
以一貫機智風趣的語調,與清晰懇切的陳述,杜柏里這次將帶領讀者看見行為上的偏誤。光思考當然不夠,因為從思考到行動,你還會犯下一大堆錯誤。還好,你有機會避開它們。這本書能夠幫助你避開這些陷阱,你不但可以聰明思考,更可以睿智行動!德國無數讀者為之瘋狂,只因杜伯里諧趣的文字。在率先擊敗《賈伯斯傳》的著作《思考的藝術》全德銷售突破40萬冊之際,杜伯里乘勝推出《行為的藝術》,延續《思考的藝術》一書風格,以簡練生動的文字,搭配詼諧十足的插圖,絕對又是一本賞心悅目的震撼小品。
本書特色
- 延續《思考的藝術》一書風格,文字簡練生動,切中讀者內心,貼合現勢,並搭配諧趣插圖。
- 與《思考的藝術》兩書合計收錄前100名人們最易掉入的偏誤陷阱。
- 前作《思考的藝術》全德銷售已突破40萬冊,在台銷量亦持續攀升
預覽
推薦序
輕鬆變聰明——找到人類行為的運行軌道 謝文憲
我常說,人生有三大遺憾:「不會選擇」、「不斷選擇」與「不堅持選擇」。問題是:有誰教會我選擇?是不是下一個選擇會更好?我如何知道「堅持」與「固執」的一線之隔到底在哪裡?
讀完魯爾夫.杜伯里的《行為的藝術》,我看到了讓我偷笑的答案。
我念研究所的時候已經四十二歲,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是亙古不變的正確觀念,但四十二歲的我要重拾書本,真的已經夠老了。碩二上學期有堂必修課是「企業倫理專題」,教授擅長用邏輯辯證法,帶領我們思考一些常讓大家感到困惑,而且看來似是而非的問題。剛開始上這堂課時,我光為了思考「若P則Q」、「若非Q則非P」就已經搞得人仰馬翻、烏煙瘴氣,這每隔周五晚上的四小時課程,幾乎耗盡我白天企業內訓七小時後,最後殘存的體力。但是當我找到邏輯思考的途徑,與正確決策的軌道之後,我發現,這門學科的確是一堂有趣且實用的課程。
而當我看到這本書出版時,不僅讓我打開心理學與企業管理接軌的大門,更讓我一窺美妙理論與知識的煙火秀。
上過我一堂「清晰思考與分析」課程的學員都應該記得,我曾經舉一個香港同事來臺灣吃羊肉麵的例子,同事跟老闆要了羊肉麵的材料清單,老闆也很乾脆地開單給他。但是當同事回家後信誓旦旦地跟老婆說,這碗他在臺灣吃到的羊肉麵,堪稱全世界最棒的羊肉麵,隨後按照材料清單煮麵給老婆吃時,老婆竟然對他說:「這是我吃過全世界最難吃的羊肉麵!」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我在課程上的引導是:有 quality input 不一定會等於 quality result,而 quality input 要加上「quality process」才會等於 quality result,而作者這本《行為的藝術》,是引導讀者去思考有品質的行為流程(quality process)最棒的一本工具書,或者說是最容易輕鬆上手的書。
基於以上三個實際案例與體驗,文憲在此誠摯地跟大家介紹《行為的藝術》這本書,它會幫助您跳脫不理性行為、避免掉入思考陷阱,讓大家在面對生活瑣事時,都能從容應付,面對人生重大抉擇時,更可以精準掌握。
舉幾個我看完這本書後,非常有感觸的絕妙篇章吧!
譬如說第四篇〈平均的問題〉,我看完後真的大笑出來,這不就是我常跟學生提的「除法管理學」嗎?人類因為大量運用平均與除法的概念,因而衍生許多思考與行為的障礙。例如,今年老闆給我一億的業務目標,我底下有五位業務,一般的思考邏輯就是將每位業務的目標訂為兩千萬,再來上下微調。抑或是,企業欲購買某項服務或產品,A產品報價九十二萬,B產品報價八十三萬,C產品報價六十九萬,我們會很自然地選擇B產品的報價,因為該項產品的報價最接近平均值,然而B產品真的符合企業原先的需求嗎?
雖然心理學講的「極端性迴避」理論,會讓我們在做決策的時候,習慣性地避開最貴與最便宜的價格,選擇中間的安全價位,然而這種思考的謬誤,時常讓我們進入思考與行為的障礙中,進而忽略原先的需求,不是嗎?
再試著想想,在企業進行協商的過程中,雙方各退一步企圖達成共識的關鍵時刻,談判者或業務代表也常常忘記,「堅持」才是談判時爭取我方利益的最佳解答,但談判者往往企圖趕快回公司交差,便宜行事選擇平均的概念,讓公司錯失更好的商機。
另外,在內文〈非我發明症候群〉中,更是讓我找到現今社會與職場常見的特殊現象。用一句現今臺灣社會通俗的話,就叫作「自我感覺良好」症候群吧!
文中所提之「NIH症候群」,引用的例子是在烹飪技術上,老婆都會覺得自己發明的新醬汁是舉世無雙、獨一無二的超級好料,殊不知在這種現象之下,要吃料理的家人承受了多少白老鼠風險,「說好吃,是昧著良心;說不好吃,又怕得罪老婆」。現今的職場工作,也正考驗著人與人相處時,時而精準時而圓融的「行為的藝術」吧?!
由於篇幅有限,請容小弟雞婆一點,再跟大家列舉裡面幾個經典篇章的應用與延伸:
.用「領域依賴性」來解釋,人要水平移轉知識到另一個領域很難,但若真能移轉知識並應用的人,肯定能夠發光發熱。
.用「知識的另一面」來解釋,唯有行動才具有力量,紙上談兵終究曇花一現。
.用「假共識效應」來解釋,凡事反求諸己,不斷檢討自己勝過不斷質疑別人,如此才能贏得尊敬。
.用「小數法則」來解釋,社會科學研究裡的抽樣規模大小,一定會影響研究結果,一份看似有理的報告,或許僅是冰山一角。
.用「拖延症」來解釋,擁有行動力與執行力的人,才是職場工作的贏家,因為很多人都是「說時無敵,做時無力」啊。
.用「競爭優勢圈」來解釋「小池塘裡當大魚」的亙古不變道理,唯有專精於某一領域,才會擁有優勢。
我想跟您說,每一篇都很好看,真的,我的推薦文篇幅實在有限啊!
這本書不難讀,而且含金量極高,因為案例與行為理論非常貼近,我覺得很容易上手,非常適合大學生、研究生、想變聰明的職場工作者、任何職位的主管與企業經營者,是一本老少咸宜、易讀易懂、深入淺出的好書,憲哥誠摯地推薦給大家。
(本文作者為兩岸知名企管講師、暢銷作家、
商業周刊專欄作家、環宇電台節目主持人)
Validate your login
登入/註冊
Create New Account